| 网站首页 | 国际足球 | 足球明星 | 足球赛事 | 足球游戏 | 中超 | 英超意甲 | 德甲 | 欧冠 | 梅西 | C罗 | 足球俱乐部 | 

您现在的位置: 足球新闻网 >> 足球赛事 >> 正文

  没有公告

  海信世界杯广告争议背后是一场中国品牌的突围战           ★★★ 【字体:  
海信世界杯广告争议背后是一场中国品牌的突围战
作者:佚名    足球赛事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9    

  除了主办方狗大户2000亿美元的“天价工本费”,球场围栏的各种中文广告也引起了广大国内网友的注意力。

  高调的广告词,贯穿整场小组赛每场比赛。体感上海信是露出时间最长的赞助品牌。简直让全球球迷再次回忆起了“被海信支配的恐惧”。

  “世界第二,中国第一”这句霸气的广告语,除了让人联想网民口嗨里的CHINA NO.1,也惹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

  一语掀起千层浪,海信在世界杯上这条广告成为了网友们反复“锤炼”的对象。“国内不露声色,国外硬吹牛逼?”海信真的配得上“中国第一”吗?

  面对众多质疑,海信官方并没有正式回应,而是在11月29日小组赛最后一轮的首战,连续打出“中国制造,一起努力”的围挡广告。通过“以广告回应广告”的形式,回应了争议。

  这波手段上磊落又带着些许隐忍的公关操作,却被许多网友质疑成“海信怂了,偷偷换掉了广告牌。”

  如果仅从出货量维度来看,世界电视市场正处于三星一枝独秀,海信和多个品牌激烈竞争的状态。

  从短期结果来看,海信只是刚刚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其优势非常有限,如果换一些不利于海信的统计方式,第二可能也坐不稳。

  但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海信也确实是这几家企业中,增长势头最猛的品牌。想让这个第二没有争议,或许也只是一两年的时间问题。

  我倒是觉得,海信近十年都不缺席世界杯和欧洲杯,已经表现得很明白:这些广告很大程度上不是给中国观众看的。

  其实大家看看跟海信一起打广告的品牌,就能知道在全世界球迷面前“吹牛逼”这个事儿是讲原则的:

  常看球的观众应该知道,卡塔尔航空历来就是球赛赞助商里的常客。不仅国际顶级大赛从不缺席,而且各大足球联赛也时常能看到这个紫色的身影。

  小到加勒比海的小联赛和澳大利亚的足球联赛,大到五大联赛的撒币式赞助。短短不到10年时间,卡塔尔航空几乎已经和足球深度绑定。

  豪门大巴黎新赛季的球衣logo印的是它,德甲拜仁的高额赞助也是它出。甚至连女足的比赛都没有放过。

  带来的结果,就是卡塔尔航空品牌的蒸蒸日上,这家出身中东狗大户的航空公司,多年蝉联了“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的称号。成为卡塔尔这个小国除了石油之外,最知名的一张国家名片。

  按理说,疫情大环境下航空公司生意不好做,但是21~22财年,盈利达到15.4亿美元,比往年增幅超过200%。

  10年的体育营销,让卡塔尔航空从“中东第一”变成了“世界第一”。所以想要出海,大规模的体育营销确实能带来可观的实际效果。

  这届杯赛的赞助商里,阿迪达斯和麦当劳无疑是在体育赞助上经验最丰富的世界巨头了。

  阿迪达斯会根据不同的比赛做到“语言切换”。日本队的比赛就一定会有日语广告,南美国家的比赛一定有西班牙语。

  而麦当劳则是在疫情大环境下,推广自己的配送服务。每场比赛都切换好几种语言,让全球观众都能看懂。

  当然这届世界杯赞助也不全都是成功案例。隔壁大老美的百威无疑就成了这届世界杯最大怨种。

  百威赞助这届杯赛花了约合5.3亿人民币的大价钱,因为啤酒和球赛怎么看都合适的不得了。世界杯卖啤酒怎么看都是躺赚的生意。

  但是,举办这届杯赛的卡塔尔是个严格控制酒精饮料的国家。赛前突然全面禁止百威在球赛上卖啤酒。这让百威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量的啤酒好不容易运进来,与其运回去,还不如倒进波斯湾。

  但是即便是遇到这样的糟心事儿,百威靠着面向全球的广告,肯定还是能赚钱的。从2010年世界杯之后,百威每次的赞助营收都能上升7%~10%的比例。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世界杯广告只要跟观众不“犯冲”,是真的能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而且对于企业走向国际,这种重大体育赛事的赞助,确实有难以替代的提振作用。

  在要素之外,海信还有着更珍贵的“天赋属性”——海信做的是电视,和看球场景天生契合,全世界大多数的球迷,看球用的都是电视,海信的存在关联度。相较于同场宣传的其他赞助商,先天就有明显品类优势,当然,运动品牌除外。

  除了这些自身因素,给世界杯做投放对于中企也确实是“正当其时”—— 全球经济下行,带来了经济危机,但危机中,也蕴含着宝贵的机会……要知道,这种顶级杯赛的赞助是绝对排他的。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不同品牌的竞品在同一场比赛里打广告。继续拿点事说事,这种存在了很多年的产业,要登上世界杯,一定是得“干掉”前任的。

  原来把持着优先赞助权限的电视品牌在体育赞助这条路上,很多都难以为继。在世界杯上,海信是战胜了索尼,在欧洲杯上是打败了夏普。用实力送走两位日本友商,这才有了海信包揽顶级足球联赛的现状。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还能、还敢投这波广告,那自然是想在海外得到更大份额的市场,找到品牌国际化最好的通路。

  出海,对于海信、华为、联想这些已经有一定成绩的品牌来说,是精心布局了二三十年的长路,但对于更多中企而言,却是一条无法后退的险路!

  中国制造出海不是新鲜事。甚至在出海道路上遇到的重重阻碍,更是被各种新闻搞得全球人尽皆知。

  人人都知道,中企出海的过程必然是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政治上的围堵,但却是一种无人能挡的大趋势。

  看看我们身边,短短不到2年,“内卷”已经从一个社会学概念演化成了年轻人的口头语。

  而身为制造业强国,我们产业内部的“内卷”压力的释放,却完全跟不上内卷走向流行的速度。

  一句话,继续在国内市场“窝里斗”,还不如冲出国门去跟外国企业痛痛快快打一架。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化解内卷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海。用扩大市场的方式给我们的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是全球制造业霸主,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英国、美国、日本都经历过这个走向世界的阶段。

  截止到今年,中国制造占据全球比重高达30%,中国制造增加值连续12年世界第一,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早就堪称制造业霸主了。

  前两个想做好,要靠国家和集体,是全民努力的结果。可是第三个想要做好,就得依托大量的企业和品牌。

  全球消费者认的不是产品背面标签上MADE IN CHINA,而是品牌正面上的那个兼具实用和面子的“知名LOGO”。

  没有人在乎这些商品是哪里生产的,消费者只认他们知道的牌子。不知道的那就是杂牌,东西再好也不会是第一选择。

  这些消费品中包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早已经不只是商业上的针锋相对,这些承载在商品上的意识形态,是真的能为文化“开枝散叶”的。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轻工业发展问题,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

  可事实是,苏联一度毛织品产量世界第一、棉布产量世界第一、鞋产量世界第一、砂糖产量世界第一,许多轻工业产品产量雄踞世界前列。

  每年向本国人民供应数亿升啤酒、葡萄酒、软饮料和以百万千万乃至亿计量的糖果点心、加工食品和罐头。还硬生生的把自己的人民喂成第一大奶制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冰淇淋消费国。

  苏联轻工业不行的真相,并不是没有产能,而是在产品研发和品牌上彻底落后于西方。

  追求公平的国家里,产品往往解决的只是有和无的问题,而产品质量、用户体验这些问题则被抛之脑后。

  以至于解体前夕,“改革家”刚刚打开苏联的国门,西方的品牌像洪水猛兽的一样涌入苏联。可乐、披萨、香水、大衣、冰箱、汽车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压垮苏联的武器。

  那些年的东北,往苏联倒腾消费品当“倒爷”成了不少人攫取第一桶金的“财富密码”,甚至形成为“一倒”“二倒”“三倒”的倒卖链条,堪称盛况空前。

  30年前,西方消费品以及背后的文化渗透整垮了整个苏东地区。30年后的中国,我们不求能利用同样的手段反制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起码也要在国际市场上,和西方品牌打个有来有回,才能防止重蹈覆辙。

  如今的西方品牌,瓜分过整个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市场和国有资产。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更是深耕了将近30年。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是一度难以逾越的高墙。

  市场这个东西,有人得到,就得有人失去。中国产品获得一个客户,就得有他国产品失去一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零和博弈。

  如此巨大的出海需求,要求的不仅是产业链和产能的供给,也需要品牌上的多点开花。

  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品牌和背后的质量保障。在全球化生产的时代,这需要品牌拿到更低的成本、更可靠的性能、更先进的技术。

  而要彻底杜绝被外国技术卡脖子的情况,中国品牌背后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生态,或者是自己的供应商。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很多品牌前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海的方式不尽相同。

  今天在世界杯上“承包”广告的海信,其实从2006年就制定了市场“大头在海外”的发展策略。

  从2016年的欧洲杯到2021年的欧洲杯,靠着体育比赛的赞助,海信的全球知名度从37%上升到59%,海外销售收入从196亿元达到725亿,海外收入占比从不到20%到达41.3%,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随着海外市场业务不断增加,海信集团于去年提出了新的未来发展规划:到2025年,海外市场收入规模将占到总收入的50%。这个收入规模,在中国制造业出海品牌里是相当傲人的。

  在电视这个领域,海信已经打下了可观的海外市场份额。而在更多的领域,并肩战斗的中国企业也依然在进行拓展外国市场的尝试。

  白色家电、服装、新能源汽车、手机通讯、甚至农副产品等等领域都有拔尖的企业。基建、中间商、承包商、消费品,中国品牌在海外站稳脚跟,靠的只能是全品类的积极跟进。只有如此,产业链和技术受制于人,被人用技术卡脖子的情况才能彻底成为历史。

  2022年的这个冬天,卡塔尔的球赛踢得火热,欧洲的冬天异常的冷。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向外转型也是难得的时机。

  最终决定大国竞争胜负的关键,不是产能,不是绝对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而是谁能真的将带有自身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品播撒到全世界。

  知乎,苏联(俄罗斯)90年来是否都没有发展成型的轻工业?--蒋梦珊的回答苏联消费品工业与商业 的直接经济联系 余兴发 《外国经济参考资料》

足球赛事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足球赛事:

  • 下一个足球赛事: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国足球“燃烧”人民币的26…
    连续两届世界杯打进决赛妖人…
    30万足球老师的生存状况调查
    世界杯快结束了浙江嘉兴农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足球新闻网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