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玩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成瘾症?这位德国教授的研究,可千万不能错过。
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13报告厅座无虚席,这场关于微信成瘾症的讲座,吸引了学子们的关注。Christian Montag教授全场用英文演讲,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不停记笔记。
如何判断是否成瘾?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供一套测试题,让同学们参考这些问题看自己的成瘾度是否日趋严重。
以上问题中的微信可以换成其他任意一种手机软件或社交软件。如果你符合上述5条以上特征,请及早预防。
Christian Montag教授表示,社交软件、数码设备成瘾是从网络成瘾发展而来的,使用者是否患上瘾症,主要看是否因为过于频繁使用手机而影响了自己的社会能力。
Christian Montag教授对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介绍,是否成瘾关键看两点:一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比如离开手机就焦躁;二是影响社会功能,比如到了买菜做饭时间、5点应该出门接孩子,但因为使用微信而延迟或干脆不做这些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达到成瘾程度。
Christian Montag教授称,目前德国有5%网友患有社交软件依赖症,并且影响了各自生活。
除了揭秘微信成瘾,Christian Montag教授还将讲座内容延伸到其他交友软件和手机软件上。
手机成瘾症是如何产生的?Christian Montag教授从心理学角度举了一个例子:等公交车时,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看手机,很正常。如果每次等公交车都习惯性掏手机,不看手机就浑身不安——不需要手机时也习惯性玩手机,当这种习惯形成模式后,情况严重者就可能患手机成瘾症。
如何防止成瘾症?Christian Montag教授给出3点建议:1、在生活中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不拿手机当闹钟,不拿手机看时间;2、减少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3、全神贯注做事时关闭手机email或数据开关;4、把手机拿出你工作的房间或放在隔壁房间;5、如果发现对手机上瘾,可以自己挖掘或让朋友帮自己挖掘其他兴趣爱好,用新鲜事物代替手机对自己的刺激,比如踢足球、攀岩等。开发自己其他领域的潜力和爱好,从而达到淡化手机使用的效果。
“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一些现象,我都有。”听了讲座的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小伍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对她而言,微信除了用来和亲友沟通,还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她几乎每天都会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小伍说,她还会不停刷新其他朋友的朋友圈,平均5分钟一次,除了看看有没人给自己点赞或评论,还要看朋友是否发了新内容。“如果点赞人数太少,我甚至会莫名其妙感到失落。”
对于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手机软件成瘾,小伍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朋友圈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其实往往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只是发点自拍美食或旅游照片,但还是忍不住花很长时间不停地刷。”
小伍说,朋友圈展示的只是生活中很小一部分内容,而且是有利于别人给出正面评价的生活片段,“我就是想让别人看到。有虚荣心理的成分,但就是戒不掉。
在讲座中,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了手机拍照依赖性问题,让在座的一年级学生小唐很有感触。他说:“每当我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有趣的、好玩的事,第一个反应,不是去玩,不是去参与,而是马上拿出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获得成就感。”
小唐说,正如Christian Montag教授所说,许多自己拍的照片,拍了之后几乎不再翻看,但就是要拍,比如和朋友去了什么好吃的餐厅,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这事记录下来,和写日记有些相似。这些图片在手机里存储了上千张,很少重新看。
小唐总结自己这个习惯——把手机拿出来拍照,增加了无意义的拍照时间,增加了使用手机的频率,玩手机的时间也相应增长,“手机一拿出来,就会忍不住玩,不知不觉又玩了很长时间”。
除了普通学子,白领一族也不例外。27岁、家住江北区北滨路、从事新媒体行业的郑小姐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她使用手机过于频繁,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我平时一个人住,6点下班,剩下的时间自己安排,通常是下班后就在家里玩手机,玩到10点洗澡睡觉。”小郑说,就算晚上锻炼身体,她也会带着手机。跑步时,要带着手机耳机才有劲。练瑜伽,要把手机放一旁,一边看视频一边练。就连去浴室洗澡,也总是带上手机,要么放歌,要么放视频。“之前玩手机,是因为一个人在家里无聊,用手机感觉热闹,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