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剃头匠,也是100多年前的中国首富,更是被列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的第一个中国人。
京城第一收藏家马未都评价他,“把马云和王健林两人加起来,都没他影响力大。”
他创办的中南银行具有发行钞票的资格,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三家银行之一。
他在鼓浪屿这个寸土寸金的小岛上建了160栋别墅,他的家里有一个室内足球场。
黄奕住1868年出生在福建金淘镇一个务农的家庭中,从小家境贫寒,仅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就失学在家与父母一起种田地。
靠手艺吃饭,虽然发不了大财,但也不至于饿死,生活还算平稳。要是技术好一点,嘴巴甜一点,回头客多,小日子也能过得挺滋润。
一日,当地一名乡绅到黄奕住的店里理发,该乡绅为人蛮横,性格喜怒无常,理好了大把赏钱,理不好大耳刮子伺候。店里的伙计都不愿意接待,因此黄奕住被推出去当了“挡箭牌“。
人只要一紧张,就容易犯错。黄奕住一个不小心刮破了乡绅的眉间,血瞬间就流出来了,乡绅见状反手一个耳挂子,一挥手,几个随从一拥而上,把黄奕住按在地上打了个鼻青脸肿。
本以为挨顿揍,这事就翻篇了,没想到乡绅临出门之前,指着黄奕住的鼻子恶狠狠地说:“小子,这事儿没完!”
晚上,黄奕住回家跟父母告知了此事,一家人长吁短叹,思来想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只有“跑路”。
为了让儿子躲过一劫,黄奕住父母变卖田地,换来36个银元全部给了儿子,让他远离此处,到他乡谋生。
到人生地不熟的他乡,语言不通,可谓寸步难行,还好有门手艺,黄奕住照旧给人理发,同时察言观色,学习语言,适应这里的一切。
因为理发,黄奕住接触了很多当地底层人员,学会了爪哇语,了解并熟悉了不少当地的民情与风俗。
经过几年勤苦耐劳的工作,和一如既往勤俭节约的生活后,黄奕住存了点小钱,但也只够日常改善生活。离他成为有钱人,光宗耀祖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目标还相差万里。
一天,他理发的时候遇到老华侨魏嘉寿。都是华侨,两人相谈甚欢,颇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意。
在印尼做生意的魏嘉寿,混得小有名堂,有意提点黄奕住,于是考验他,“把你吃饭的家伙扔了,跟我学做生意,干不干。”
有了贵人相助,黄奕住从此改业从商。他那一点小积蓄并不多,加上魏嘉寿借的钱,也只能从肩挑小贩做起。
当时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很少有闲钱购置物品。因此,黄奕住提出了以物换物的方式,来促进商品的销售。
针对小本生意,他采取薄利多销的售卖模式,几年下来,他把这种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小有成果。
靠着肩挑生意,黄奕住攒下一笔钱,得以在印尼三宝珑市咗哈尔广场的自由市场上租下一个摊位。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小摊位的生意越做越好。没过多久,他就把摊位扩展成一家正式的商店。
之后更是置办了一辆代步工具,即马车,时常到附近乡镇收购廉价的土特产品回城里卖,同时把城里带来的日用品等好物高价卖出。
凭借这一倒一卖,黄奕住又挣了不少,于是扩大店面,成立“日兴行”,继续经营土特产品,并成功从零售商转为批发商。
下乡买卖的经验,加上敏锐的洞察力,黄奕住很快盯上了糖业,他认为糖业很有发展前景,1895后他便把经营的重心放在糖业上。
果然不出他所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和糖业发展迅速。不少地区的甘蔗糖都运往印尼三宝垅市,再由此地远销欧美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黄奕住预见糖业的需求将会上涨,他把宝都压在蔗糖上,大量购进蔗糖等物品。
果不其然,一战结束糖价暴涨,利润达千万以上,黄奕住压宝压对了,大获其利,身价翻番。1913年,他成为了三宝垅“四大糖商之一”,第二年更是以“糖王”的身份入选《世界商业名人录》,轰动华人社会。
然而好景不长,树大招风、富甲一方的黄奕住,掉进了一个专门为他设计的陷阱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荷兰殖民政府遭受巨大损失,欲加大对印尼殖民地的剥削,在印尼做生意的华侨商人首当其冲。
荷兰殖民政府规定在印尼经商获利达3000盾以上的华商,必须缴纳30%的“战时所得税”。
作为华侨“糖王”的黄奕住自然成了缴税大户,他被要求补交1914年至1918年的所有战时所得税,总计1500万盾。
当地官员曾劝黄奕住加入荷兰国籍,如此便可减税,甚至免税。日本大使馆也派人极力邀请其加入日本国籍,可保他周全。
都说商人重利,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做,但黄奕住例外,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心,不允许他脱离中华民族国籍。
自己苦心经营,才换来如今的财富,怎能尽充外库,得想办法回国,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行。
1919年,黄奕住把所有的产业全部变现,结束了在印尼35年的事业和侨居生活,带着2000多万美金回到福建厦门鼓浪屿定居,并准备在国内重新开启新事业。
联想到在国外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黄奕住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银行,他认为只有有了本国银行资本的介入,才能避免遭受外资的打压和刁难,在关键时刻助华侨商人一臂之力。
经过一年的筹备,黄奕住于1921年7月,黄奕住出资350万,正式成立中南银行并营业。
此后中南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侨资金融企业,并且拥有发行钞票的资格,是全国可以发行钞票3家银行之一(现在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发行钞票),比肩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解决心头大事后,黄奕住以福建厦门作为辐射点,从吃、用、住、行几方面考虑,大力创办经营社会公共事业。
黄奕住在此定居后,亲眼目睹了居民的“用水之苦“,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健康的食用水,他创建了厦门自来水公司。
此外,为了打破日本对厦门电话业务方面的垄断,黄奕住又承办了厦门电话公司,并高价聘请了上海的钱咸昌为总工程师,将原有的电话线路、话机全部改进、改换,只为了当地的居民,不用出家门,便知天下事。
1930年起,黄奕住投资245万元,组建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由于他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加之有自己可以发行钞票的银行作为加持,他再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短短几年,他就成了中国首富。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的话,他当时的总财富大致相当于马云+王健林+李嘉诚。
和许多爱国商人一样,有了能力和资本后,总想回馈祖国,回馈社会,建设家乡。
他十分重视教育,不仅为家乡创办学校,培养师资力量,还时常为其他学校捐资捐款搞建设。
对他而言,年幼失学,十分遗憾,如今功成名就,能为青年学子尽点心意,也算是了却遗憾了。
他深信“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家的未来在于教育,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尊师重教永远是时代强音!”
1921年济华北地区遭遇旱灾时,他捐款3万元;1922年,福建遭遇水灾,他再次捐款5万,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各地纷纷组建各种救国抗日团体,他得知消息,立即捐赠5万元…
当然啦,奋斗多年换来大量财富,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回到福建老家,自然要好好孝敬父母,带他们享受极致生活。
黄奕住花大手笔在鼓浪屿建别墅“黄家花园”,足足有160栋,栋栋是豪宅,里面的大理石全是从意大利空运回来的,运费比材料费还要贵。
可惜花无百日红,1945黄奕住去世后,他的后人没有谁能展现出如他一般非凡的经商能力。
他的13个子女,除了女儿黄萱在学术界的成就最高,其余12个儿子就比较平平无奇了,他们守着祖上留下的财富生活,渐渐淡出世人眼中。
黄奕住不满荷兰殖民政府的不公平税收要求,也不接受加入荷兰国籍减免税收的做法,始终做个有骨气的华侨,最终回国办实业。
曹德旺为了打赢美国反倾销案,不惜损失上亿元,一个人硬刚2个国家7年,最终赢了官司,事后,曹德旺让全家人把绿卡全部退掉。
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企业家,而不是商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