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足球爱好者在“绿荫殿堂”球场内进行友谊赛(3月3日摄)。
▲在玉树州红旗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明(左)和好兄弟南卡扎西在一起(3月26日摄)。
▲曲麻莱青训队员多杰然丁(左)在训练赛中。(3月2 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宏祥摄
晨曦之中,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的草原上,一缕炊烟从帐篷顶飘向牧场远方,在牧场尽头的山峦之上,挂在天际的是依稀可见的星群。10岁的藏族男孩多杰然丁正推着手推车帮助阿妈收集草场上的牛粪,不远处的小牛犊在肆意地吃着母乳,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是多杰然丁的休息日,从学校返回牧区的家中,他终于又回到了只属于自己的球场,那是多杰然丁自幼生活的草原。在帮助父母放牧做家务之外,多杰然丁会骑着他心爱的小马在草原上驰骋,然而他最喜欢的还是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踢球。
这也是多杰然丁的训练日,将羊群赶往草场后,他戴着手套开始制作特殊的足球训练器械。他将牛粪和泥土混在一起,制成锥形圆盘,放在草场上练习过人拨扣,闪展腾挪轻快如小鹿一般。此刻的牧场,只有牛羊与他为伴,草原成为他一个人的足球场,一座海拔4500米的足球场。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球员,代表国家队踢世界杯。”多杰然丁说。2021年,多杰然丁凭借球场上的出色表现成功入选曲麻莱青训队,在2022年曲麻莱县小学足球联赛中,他在9场比赛中攻入27粒进球,最终获得组别冠军,同时也将赛事“金靴”收入囊中。
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源头,地广人稀,高寒缺氧,这里离足球运动似乎很遥远。但像多杰然丁这样热爱足球的人,在这片高原却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样多。目前,总人口42.25万的玉树州登记注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超过40家,球员总数超过2000人。民间足球的蓬勃发展,使玉树的球场每逢节假日总是爆满,不分年龄大小,这里成为许多足球爱好者切磋球技、交友联络的重要场所。
在玉树,足球成了一种社会纽带,将校园、乡村、机关、寺院连接在一起;在玉树,足球场成了增进民族团结的天然场所,各族学生、干部、群众、僧人一起凝聚在足球场上,在相互协作中踢出友爱、和谐、团结。
曲麻莱县地处黄河源头腹地,平均海拔455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高寒缺氧的环境难挡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或许因为相同的底色,自幼生长在草原的孩子对足球场有着天然的亲近。
“2015年,曲麻莱县投资修建了当地第一块校园塑胶球场。2021年,曲麻莱青训队成立,80名受训队员中有27名女孩。”曲麻莱县教育局负责校园体育工作的索昂它次说,随着当地政府不断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校园足球联赛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足球,爱上足球。
“教练来了!”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校园球场上一片欢呼,教练成林朋措走到期盼已久的小球员身边,准备开始当日的训练课。虽已入夏,但寒意丝毫未减,孩子们穿着羽绒服开始在球场进行热身活动。
一头卷发,如野牦牛般黝黑的肤色,31岁的成林朋措站在场边指导小队员完成体能训练。在对抗练习开始之前,他照例给队员们进行训前讲话,“球队是一个小家庭,每个球员都要亲密团结才能战胜对手;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要亲密团结紧紧抱在一起才能让祖国繁荣强大。”
成林朋措望着球场上的小球员,仿佛看到年幼时的自己。成林朋措出生在曲麻莱县麻多乡,年幼的他在沙土球场上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因球风勇猛,成林朋措在18岁时入选了玉树州足球队——野牦牛队。2016年,他随队获得青海省运动会男子足球冠军,并获得“玉树足球先生”称号。同年,成林朋措放弃在西宁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返回家乡,成为一名基层体育老师。
“真羡慕现在孩子们的踢球环境,我小时候没有专业球场,更没有专业教练,每次踢球膝盖上磨得全是伤疤,现在球场条件好,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加规范的训练。”成林朋措说,越来越多的交流比赛让孩子们收获了友谊也增长了球技。
2023年5月,曲麻莱青训队小球员分为三组共18人,分赴四川绵阳、重庆、安徽合肥三个城市参加青少年足球比赛。其中,在重庆市举办的2023全国青少年足球文化节第22站U10组的比赛中,多杰然丁凭借4粒进球获评该组别最佳球员。
“好球!漂亮!”在玉树市的“绿荫殿堂”室内球场,桑尕一个精彩的变向把防守队员晃倒在地上,完成射门后的桑尕赶紧回身扶起倒在地上的格德才仁询问他是否受伤,见此一幕,场边观赛的队友却大笑起来,“你这个‘佛学院长’不行啊,当老师的还被学生晃倒了。”这句玩笑顿时引得哄堂大笑,笑声口哨声淹没了球场。
35岁的桑尕是玉树州结古寺的僧人,同时他也是当地业余球队“阿沃”(藏语意为老哥)足球俱乐部的一名球员。在每周三与周六的晚上,他会脱下僧袍,穿上球衣和队友们一起在室内足球场进行内部对抗赛。“我从小就喜欢踢球,出家后也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踢球看球,足球让我有了更多的朋友。”桑尕说。
2021年,玉树州委统战部干部更庆巴松组建了“阿沃”业余足球俱乐部,吸引了寺院僧人、警察、个体商户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足球爱好者,成员从最初的13人壮大至近60人,包括藏、汉、撒拉等不同民族。俱乐部成员、玉树州佛学院院长格德才仁说,干部群众和僧人一起踢球在玉树很常见,既为宗教工作营造和谐氛围,也给信教群众带来民族团结的直观感受。
近年来,立足玉树州良好的民间足球社会基础,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足球的社交功能,让足球场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天然场所。截至目前,玉树共计修建足球场地113个,积极打造“玉树足球”品牌,借助校园联赛、乡村联赛、跨省区友谊赛等足球活动实现“以球会友,以球交友”,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2017年,来自山西省吕梁市的秦伟伟考入玉树州中级人民法院,大学期间的支教经历让他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真诚与热情,他也因此选择到玉树工作。在同事的邀请下,秦伟伟加入了单位球队——高山天平队。“队友从不嫌弃我基础差,总是耐心指导我,从球队到单位,大家对我像家人一样。”秦伟伟说。
2006年,玉树第一支业余足球队野牦牛队成立,球队以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僧人与教师为班底,组建当年便夺得青海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男子足球项目的冠军。当他们把奖杯带回家乡的那一刻,荣耀点燃了玉树康巴男儿心中的热情,足球运动在江源腹地普及开来。
“足球增强了玉树人的凝聚力,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或是其他民族,足球场上都是兄弟,足球是民族团结最好的黏合剂。”野牦牛队组建者、玉树州八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王俊说。
“近年来,玉树州通过振兴玉树足球计划,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玉树州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与学校安全科科长嘎玛旦周仁说,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厚,培养众多青少年足球人才,让各族儿童从小就能玩在一起。
校园足球为玉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面向新世界的窗户,也将奋勇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深深印刻在他们的心中。在玉树州红旗小学校园球场,四年级的回族学生马明和藏族学生南卡扎西搂在一起对记者说:“我们是兄弟!”
马明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自幼跟随父母来到玉树,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他通过足球认识了南卡扎西,对足球的共同热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学习、踢球,他们的友谊也让两个不同民族的家庭有了更多往来。
“很多孩子在踢球时话也多了起来,他们喜欢交流分享,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在团队精神感召下,民族团结的种子于无形中深埋心底。”红旗小学校长白玛朗加说,学校足球社团有藏、汉、回、东乡、蒙古等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其中,孩子们在球场上学会了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
玉树州注册在校学生超过12.1万人,占总人口的近29%。当地教育部门以“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把爱国主义教育延伸至足球场上,以“中国梦、足球梦”的精神力量激发广大青少年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玉树州中级人民法院高山天平队在玉树足球界小有名气,球场之外,18名队员化身为法律宣传员,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很多球友会咨询法律问题,队友们都会耐心解释,并帮助大家依法维权。”玉树州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索南说。
“把足球的小事当作民族团结的大事来抓。”玉树州委书记蔡成勇说,不分民族,不论身份,足球让干部和群众在球场上打成一片,在球场下坐到一起。足球不仅是玉树民族团结的抓手,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康巴人崇尚英雄主义,足球运动深度契合了康巴藏族群众的性格特点与玉树传统民族文化特质。”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陆斌说,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跨越区域、语言、民族、阶层等特性,在民族凝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紧紧抓住群众的喜好需求,党委政府借力发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巧劲,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工作自然而然有形、有感、有效。”玉树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才旦周说,玉树被誉为“歌舞之乡”,长期以来,玉树通过民族音乐传统舞蹈等非遗文化开展广泛交流,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从州直机关到基层乡镇,玉树目前有接近2000名党员干部参与到各级足球活动中,其中多以年轻干部为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也净化了年轻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每天晚上都有比赛,周末时球场就没有空闲的时间,比赛踢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尼玛才仁说,他在玉树市经营着一家室内足球场,不少球队都把他的球场当作主场来训练和比赛。
脱下僧袍踢球,足球成为玉树僧人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巴丁是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一名僧人,因球技出众,他多次代表称多县足球队参加比赛,从寺院到球场的“无缝切换”,这是如今不少玉树僧人的真实写照。“让每一位僧尼享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成果,真切感受到玉树灾后重建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僧尼从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适应现代社会,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玉树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尕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