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体罚队员将取消执教资格 为人师表要有道德标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6 3:52: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母诗灏被教练林林踢打生命垂危的恶性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同时也为即将于9月正式启动的、教育部与体育总局联合推出的“学校足球”项目敲响了警钟。负责这一项目的中国足协青少部顾问冯剑明昨天透露,“我们将在8月底至9月初对‘学校足球’项目覆盖的46个布点城市的项目师资队伍进行专门培训,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道德水准教育。

  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朱和元说,“这种事不仅仅是足协表不表态的问题,只要有起码良知的人都会予以谴责。老师肯定应该为人师表,要有道德标准,要尊重学生。”据中国足协注册办一位人士透露,母诗灏的家长在事发后曾传来一份文字说明将情况告知足协。中国足协也对此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注册办随即致电重庆足协,要求他们迅速展开调查,并将情况如实汇报。虽然事情发生在校园内与中国足协无责任关系,但足协部分官员仍表示中国足协绝不允许教练体罚侮辱侵害球员的情况发生在职业联赛里。

  母诗灏事件也为负责学校足球项目的有关部门提了醒。冯剑明称,“无论是关于项目的‘54号文件’,还是‘校园足球项目实施方案’里都提及了关于师资品行教育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对参与这个项目的老师进行专门培训。‘学校足球’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如何掌握踢球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学生好好做人是育人,教育老师为人师表给学生树标兵也是育人。像以前老师一个嘴巴把学生耳膜打破的事情,我们的项目绝不容许。”冯剑明透露,此次学校足球师资队伍的培训周期不少于3天,而道德教育是培训的重中之重,“我们坚决反对体罚以及各种形式的对学生的侮辱、打骂,否则这样的老师我们宁可不用。”

  “孩子终于有一点好转了,器官功能在恢复”,昨天下午,守候在重庆西南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母先强向本报记者介绍儿子母诗灏昏迷14天来首个“喜讯”,不过对于孩子能否完全康复,母先强一面叹息一面低沉地说“不好说”。

  从7月24日下午由贵阳赶到重庆后,母先强与妻子周成菊就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恐慌中。由于母诗灏在杨家坪中学被教练林林打昏迷后直接被送进重庆市九龙坡第一人民医院,并于下午转送至西南医院重症治疗室,他们两口子直到8月2日才得以见到浑身被插满救治医疗仪器的儿子。手攥着病危通知单,夫妇二人从医生处得到的讯息只有“孩子大脑细胞死亡,苏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昨天已经有些精神麻木的母先强对记者说,“我暂时不需要谁来帮什么,也不需要中国足协出面,我只盼着儿子能尽快脱离危险。”

  母先强告诉记者,目前孩子每天的治疗费用超过人民币4000元。事发后,他和妻子曾因不知如何筹措治疗费用而手足无措,他们甚至向中国足协发去了文字说明。幸亏重庆市教委及时派人来探望孩子,并允诺承担医治孩子的费用。在母诗灏昏迷14天后,医院昨天给母先强送来难得的好消息。“主要是孩子身体的一些器官,特别是脏器有了反应。这意味着孩子还有康复的可能。不过孩子到现在还没醒,我们的心始终是悬着的。”

  就在几天前,母先强接到了林教练母亲的电话。对方希望来医院探望孩子,结果遭到了母氏父母的拒绝。“我不让他们来,我们不想他们来打扰孩子。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早点好起来。”对于是否起诉林教练,母先强说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关键要看孩子能不能好转。不过无论如何,林林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目前等待已被刑拘林林的将是严厉的法律制裁。

  13岁的贵州孩子、重庆杨家坪中学初一学生母诗灏在学习足球过程中被教练林林踢打至昏迷,生命垂危。7月24日发生的这起恶性体罚学生事件令全社会触目惊心。目前等待已被刑拘林林的将是严厉的法律制裁。

  7月24日上午,母诗灏与杨家坪中学的同学们一齐上足球课,林林要求孩子们跑7圈步。据母诗灏的同学向忠杰透露,母诗灏在跑完4圈后去上厕所,结果回来后受到了林教练的问责。林还用哨子砸向小诗灏,后者坚称自己跑了7圈,林教练怒火中烧,随后追上欲逃开的小诗灏,掐住其脖子向地上狠狠摔去,头部撞地的母诗灏从此再也没有醒来。林以为母诗灏佯装昏倒,还跟着踹了几脚。

  一名袁姓教练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小诗灏被紧急送往距离学校最近的重庆九龙坡第一人民医院。与此同时,校方将电话拨给了正在贵阳的母诗灏父母母先强、周成菊。林林在对母氏谎称孩子是自己摔伤后,终于难抵良心的谴责,向两位家长道出实情,并向夫妇二人下跪。母先强夫妻于是报警,林林由此被刑事拘留。母诗灏被送进医院后基本呈植物人状态。医院在下发病危通知单后,告知母氏夫妇,孩子苏醒的几率微乎其微。据了解,林教练平时脾气就火爆,出身于体育世家的他业务能力不俗,曾获得重庆市优秀教练称号。

  对青少年运动员体罚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却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故意伤害的法律法规条文在真切的拳脚下显得遥远而抽象,以至于非得用血淋淋的悲剧来加以提醒,然而即使如此,对相关从业者的触动也是有限的,“解决方案”是以后打得别太狠、打屁股不要打头。

  有些圈内人士认为,体罚对小运动员是一项有效而且必不可少的方式,光是口头指导和教育是不够的,很多优秀运动员都是打出来的。而类似的观点不但在圈内,而且在运动员家长里都得到不小的认同。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经关注过中国青少年运动员遭受体罚的问题,他表示应该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看待教练体罚少年事件。这貌似替中国教练开脱的表态其实恰恰说出了问题所在,中国人相信“不打不成器”,这种通过俗语中流传下来的教育观念被很多家长信奉着,而在竞技体育“特殊性”的背景下,体罚则很容易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理解和接受,即使出了人命,也容易被认为是“擦枪走火”,“走火”之后,体罚依旧,苦果则由某个“倒霉”的教练和不幸的学生及其家庭承担。

  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越发显得荒谬,因为体罚是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伤害,而在体育运动领域,体罚也开始逐渐成为教练员水平有限的表现,教不好就气急败坏地动粗,这样的教练不但不懂得未成年人教育,而且可能从性格到心理都有问题。所以,教练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升是当务之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