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场馆相继落成启用、体育名家相继落户、群众体育赛事全面铺开、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在龙华区政府和龙华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不断探索下,深圳市龙华区体育事业几乎从到蓬勃发展,从硬件、软件、数字化、产业化各个维度都取得了相当的突破。一位家住龙华的居民感叹,“以前想要打个球,约家附近的场地都难,这几年眼见龙华的体育场馆多了,切实感觉到公共政策在这方面下的功夫”。
近日,经过3年半紧锣密鼓的建设,龙华区重大文体设施项目龙华文体中心正式开放运营这是龙华体育事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龙华文体中心占地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是龙华区单体量最大的文化体育场馆,馆内包括一个6478座综合馆、训练馆、标准天然草足球场、标准400米跑道、恒温游泳馆、空中健身绿道,可兼具举办高端赛事、演艺活动、商业展览等文体活动,是龙华区超大型文体综合空间。
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启用九龙山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龙华文体中心三大文体场馆,从补齐短板迈向走在前列。其中,龙华文体中心建设过程采用BIM技术建模,全市率先实现场馆自动寻座功能,并配置龙华区数字孪生舱,实现虚拟人物滚动播报介绍;简上体育综合体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创新采取高层错层设计,兼具审美与实用性,成为国内首个垂直分布式公共体育场馆,成功破解用地紧缺难题;九龙山体育公园实现“区域共融、功能互补”,建设园内景观湖,配备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21片场地及恒温游泳池,融合体育与生态,打造成为便民亲民、绿色便捷的健身新空间。
除了对大型文体场馆加快智能化建设外,龙华区还致力于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智慧化建设水平。缺少公共运动空间,就挖掘公配物业、社区闲置用房、老旧厂房等空间,突出“社区体育+社区健康+社区养老+社区康复”的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市民身边智能化、便捷化的高品质公益健身场所。同时,推进室外智能健身房试点建设。开展室外健身器材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一批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打造集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健身教学、科学锻炼、一键报修于一体的智能健身场地,高标准建设智慧社区运动场地,为居民提供更高档次、更加优质的健身服务。
龙华文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的日子,也正好是深圳市全市“一键预约”上线的日子。“i深圳”体育场地一键预约平台,是市委、市政府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过程中,推出的重要惠民举措,市民通过“i深圳”即可预约到附近的体育场地,既满足了深圳市民日益旺盛的体育健身需求,又为进一步形成全民健身热潮打下基础。
目前,龙华区在“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已上线家。其中,上线家学校体育场馆。通过以上举措,真正实现场地开放标准化、服务统一化。下一步,龙华区文体局还将打造“夏日活力运动季”,投放体育消费券,龙华市民足不出区,步行10分钟以内即可参与篮球、足球、网球和游泳等体育运动项目,全面建成“10分钟体育运动圈”。
比技术保障更重要的,是政策保障。近年来,龙华区出台《深圳市龙华区文化体育名家和特聘岗位人才管理办法》,成功引进单霁翔、李宁等12位文体名家。未来,龙华还将专门设立体彩公益金,用于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丰富体育供给,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要把“龙华体育”的招牌做大做亮,光靠基础的场地建设、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够,体育品牌建设亦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部分。自2019年以来,龙华区相继引入体操奥运冠军李宁、内蒙古篮球协会主席巴特尔、象棋世界冠军柳大华和围棋世界冠军罗洗河等4位体育名家并成立工作室,举办各类品牌赛事活动,如李宁工作室举办龙华区“李宁杯”体操邀请赛,罗洗河工作室引入深圳围棋队落户龙华,巴特尔工作室创办“巴特尔杯”青少年篮球精英赛。截至目前,4个体育名家工作室共计开展各类公益课7370课时,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今年,区文体部门正联合区教育部门全面推动“三棋进校园”等品牌活动。近年来,龙华区共举办15000余场活动,高水平打造深圳龙华围棋队,代表龙华区参加中国围甲联赛并获第七名。
此外,龙华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区业余体校与区教育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在辖区学校设立培训基地等形式,重点开展足球、篮球、网球等22个训练项目,完善龙华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大体育产业培养力度,龙华区发展赛事运营、装备生产等体育运动产业,进一步加大风洞、马术、冰雪运动等特色体育企业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建设1-2个文化体育园区,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品牌赛事,依托尚武国际马术骑射学院办好广东省马术联赛,依托广东省冰雪运动项目基地开展广东省青少年冰球锦标赛,逐步形成龙华体育产业品牌。
据介绍,下一步,龙华区将继续发挥区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大型场馆建设进度的同时,开展新一轮体育馆规划。“十四五”期间,龙华区预计将竣工民治体育公园、观湖文化艺术体育场馆、大浪体育中心、观澜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大力推动连片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户外运动,聚焦“擦亮品牌”,打造体育赛事新名片,提升大型体育场馆智慧化运营水平,深化打造市级样板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