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华尔街很受伤美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31 21:34:2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1500点,跌幅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近400点,跌幅接近15%,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180点,跌幅超过12%,入股全球性金融巨头的主权基金全部被套。华尔街的腥风血雨已远远超出最初预期。

  1月15日,当花旗集团再次冲销坏账近180亿美元之后,也爆出去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的消息;1月17日,规模只有花旗三分之一的美林公司也宣布了167亿美元的坏账冲销,去年第四季度亏损98亿美元,分别为花旗和美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华尔街新一轮的坏账风潮正式登场,市场预计各金融巨头此次冲销的坏账保守估计在1000亿美元左右,合理的范围应该在1500亿~2000亿美元之间。

  坏账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让所有关心此问题的人士不禁要问:“还有多少次坏账可以重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的话,存在偿还风险的次级信贷将覆盖绝大部分,但是,是否会因此引发其他相关业务的连锁崩盘,还有待观察。

  在此背景下,花旗股价在一年内暴跌55%,美林股价在一年内暴跌50%,金融巨头们在华尔街上血流成河。据接近花旗高层的人士称,公司不排除分拆乃至申请破产保护的可能,一切都要看花旗集团新任CEO的“降低成本计划”是否能够奏效,这大概要花半年的时间来观察。

  花旗集团新任CEO潘伟迪(Vikram Pandit)和美林新任董事长兼CEO塞恩(John Thain)正在将华尔街受伤最严重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虽然两者都认为本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的巨额亏损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他们所有的计划都不得不基于这一“不可接受的”基础。

  当两位CEO揭开公司的巨大伤口并努力争取得到注资的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投资者希望更大公司冲销坏账的规模更大一些。” Sandler O创Neill的分析师Jeff Harte就此表示,“投资者已经厌烦了金融巨头们的一次次没完没了地冲销(坏账)。”多位交易员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赶快跑,跑得慢了怕来不及。”

  两位CEO的行动提前将金融巨头们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样使得本来要到今年三四月份年报出来时候的市场暴跌,被强行拉到了年初的一月份,所以,我们见到了近期居然有两天市场跌幅超过了2%。在血流成河的同时,华尔街的巨头们也纷纷外出寻找输血来源。

  和花旗一样,美林也被迫四处找钱:从近处的新泽西和纽约的投资者到遥远的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科威特等主权基金。自去年12月份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戴维斯精选顾问投资公司筹集了62亿美元之后,又再次从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科威特等主权基金筹集66亿美元;同时,同样是这些投资者,也入股了花旗。而这些主权基金已经全部被套牢。

  每逢年底节日接踵而至的时候,人们总是期盼新年新气象。对于本次次级债危机来说,新年的确有了新的气象,但是,这一新的气象是大家都不想见到的。各种经济指标显示,次级债危机仅仅是海面上的巨浪,更大的危机正在水面之下酝酿:占美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消费正在陷入衰退。

  往年圣诞,美国的大型零售商会早早关门。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很多大型零售商开门到深夜,有些甚至通宵。Macy等大型服装零售商明确表示,刚刚过去的假日销售“令人失望”。零售公司整体的消费总额较2006年下降一半。“从假日消费中,众多市场人士已经感到不妙。”同力基金董事总经理袁锦程对笔者表示。同期,这些零售商们的股票跌幅从20%至50%不等。

  更打击市场的是三个政府部门接连发布关键信息:美国劳工部发布讯息称,最近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上升到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发布了2007年12月份的新屋开工建设规模,下降了14%,创出了16年来的新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则公布,新英格兰地区1月份制造业景气指数从去年12月份的负1.6暴跌至负20.9,创出2001年9月11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制造业活跃度都已经大幅下降了,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试图软着陆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溃退’。”Naroff经济顾问公司的Joel Naroff博士表示。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再次强调了信贷市场对美国经济构成的风险,并指出通货膨胀仍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但是“毕竟,金融市场不是Princeton大学的黑板,学者出身的伯南克博士需要更具有创新性的作为才能应对目前的危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勇博士表示。市场人士普遍对伯南克并没有在作证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表示极度失望。

  “在我们讨论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的时候,其实衰退已经开始了。” 多数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

  美国金融业引发的经济衰退最终又会反馈回到金融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华尔街人士感觉到,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话,很多消费者也许将无力偿还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花旗和其他银行巨头将不得不对其他业务也进行坏账冲销,而消费信贷的规模有多大呢?这又将是一个难以计算的问题。

  作为美国经济的几大支柱之一,同时又是本次危机的引发者——金融行业注定是美国各界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华尔街新一轮的重组已经在混乱的市场上开始了。

  Jefferies公司资产管理部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去年8月份,曾经有掌管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客户向他索要了一份受到次级债危机冲击公司的名单,接下来,这一客户对这些股票以及相关金融产品逐一做空,目前已经收益颇丰。

  针对次级信贷证券反向操作的对冲基金经理John Paulson从2006年年初押重注于看淡美国楼市,他所管理的基金去年增值达150亿美元,他本人则获利约30亿~40亿美元,将成为华尔街历来最大笔年度奖金。

  另外一支队伍来自全能银行,尤其是那些没怎么受本次危机影响的金融巨头们。因为全能银行为金融巨头们承受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们纷纷出手接管一些损失惨重但是资质还不错的金融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金融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冲击。25家受损失比较严重的金融公司纷纷收到收购邀请。

  其中,美国银行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抵押贷款巨头Countrywide Financial公司;同时,市场上也传闻JP摩根将买入Washington Mutual公司。没有受本次危机太大冲击的公司正在为瓜分未来的市场份额展开角逐。甚至花旗集团也正在考虑购入一些小的对冲基金,尤其是那些在本次次级债危机中受到冲击但是资质还不错的基金公司。

  有人也许认为,来自中东和东亚的主权基金也许会成为本轮市场瓜分的胜利者。但是,这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华尔街投资人士普遍认为,主权基金的投资水平让人大跌眼镜。投资人士发现,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股Blackstone开始,包括其他主权基金,投谁谁就暴跌,甚至华尔街上流传一种说法:主权基金投资哪家公司就做空哪家公司,肯定没错。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这次中国没有入股花旗银行,至少短期内来看,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市场普遍预期,花旗至少还有200亿~400亿美元的资产需要计提坏账。而且随着金融巨头一次次更大规模的坏账接连不断,管理层开始思考此类问题如何在以后的公司经营中避免。市场独立评论员Bill博士认为,问题出现在“现有的金融会计计算方法可能需要大规模变革,才能适应目前的金融创新”。

  而对流动性资产的管理成为了目前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股市暴跌开始,流动性风险控制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然而,目前仍然没有凯恩斯那样的经济学家出现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年,有关商业银行业的研究有些没落,原来商业银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挤兑风潮’的问题上。最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如何管理流动性风险成为了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陈勇教授介绍说。

  Jeff Harte也表示,尽管次级信贷部门令美林损失惨重,但是美林其他部分仍然增长强劲,很多业务的基础相当牢固和稳健,而花旗则不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etsy Graseck认为,花旗集团仍将继续面对大量消费者信贷状况进一步恶化所带来的风险。在华尔街华人中流传着一个笑话,花旗集团英文名称(Citi)转换成汉语拼音的话就是“次提”,也许早就暗示了花旗有一天将会倒在次级信贷的问题上。

  在过去的一周里,全球市场和不安的投资者们,在华尔街看了好莱坞天才导演都无法展示的惊悚一幕。

  1月12日《纽约时报》披露:纽约州总检察官安德鲁·库奥莫和康涅狄格州首席检察官理查德·布鲁门萨尔“联袂上演”了一出“州检察官出手揭黑”的侦探惊悚片。去年夏天,纽约州总检察官安德鲁·库奥莫就一些银行中存在有一种被称之为“异常”的贷款展开质询。这种贷款甚至未能达到最宽松的次级抵押放款公司的贷款标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银行没有将这些详细资料报告给信贷评级机构或投资人。而质询的关键问题集中在了这些银行是如何把数十亿美元的“异常贷款”与其他的次级债务捆绑后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抵押投资。随后康涅狄格州首席检察官理查德·布鲁门萨尔也加入到了这项质询活动中,美国证监会(SEC)也可能被列入调查中。

  近几年来,在华尔街“福音”的庇佑下,贷款人的信誉度不再被监管,使得这些“异常”习惯变为了“规则”。据一些行业人员预测,通常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异常贷款”变成了他们所看到的各种投资组合。在一些案例中,这个比例占到80%那么多。而华尔街银行从次级借贷方手中购买这些“异常贷款”,与其他的各类抵押与债务混合后形成证券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这些银行没有告诉世界的购买者,在他们已经出售的有价证券背后隐藏多少的“异常贷款”。而美国有价证券法规定,银行必须提供关于他们所出售的有价证券的真实的信息。

  从已知消息看,从去年夏天起,被纽约州总检察官安德鲁·库奥莫所传唤过的华尔街投资机构包括: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以及三个主要的客户信贷分类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标准普尔与惠誉国际,而布鲁门萨尔也表示他的工作人员从去年8月起发出了30张传票。

  依照康涅狄格州的法律,布鲁门萨尔仅仅能对各投行提起民事诉讼,而在纽约州,在《马丁法案》这个“杀手锏”的帮助下安德鲁·库奥莫将拥有更大的权力。根据《马丁法案》,州总检察长被赋予监管证券交易商的权力。被调查对象无权保持沉默、无权聘请律师,而且即使他们并非有意做错事,也会受到调查,并且有可能被提起刑事和民事双重诉讼。

  现在许多人认为,次货危机中表现卓越、目前正被调查的高盛,只是华尔街“隐瞒关键信息”的冰山暴露在外的一角。

  1月14日,“内幕交易”的指控,指向了已经伤痕累累、精疲力竭的美林证券面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美林证券涉嫌利用内部消息为公司牟取不当获益展开了调查。具体针对的个案是: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美林证券在对其客户富达投资基金公司的买卖指令处理上采取了“抢跑”手段,即提前进行了下单交易。

  其实,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名为《投行企业内控的“灰色地带”》的报告显示,1984年至2003年期间在1600宗美国企业并购交易中,重大企业并购交易宣布前的一个季度里,为该交易提供咨询服务的投行往往会较其他投行提早买入这家企业的股票。而且,在这段时间,涉及交易的投行买入相关企业股票的数量和频次明显要超过那些事前不知情的投行。这些也许会是误会,也许会是巧合,但这么多巧合和误会的高频率碰撞似乎除了“内幕交易”外,很难得出合理的解释。

  华尔街日报通过对此前的股权和交易记录审查发现,在数十起案例中,投行在为公司提供并购咨询时似乎买入了目标并购企业的股票,而牵涉的都是大型投行,包括瑞士信贷、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

  “内幕交易”曝光的第二天,1月15日,花旗集团宣布,鉴于出现了高达18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该行出现了196年历史上最大季度亏损98.3亿美元。为了应对目前艰难的尴尬处境,花旗银行采取了开源节流。

  首先作为美国目前资金来源最充足的银行之一,花旗筹措到了来自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前花旗CEO桑福德·威尔的家族基金以及另外几家美国投资机构共计145亿美元的融资。其次,花旗公司先期裁员4200人,并开始削减此前竭力维持的股息,由原定的54美分降至32美分,降息幅度达到41%。这一举措被外界分析为,以新任CEO潘迪特为首的花旗高层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分拆公司等来为花旗纾困。

  然而市场面对注入花旗的145亿美元和集团高层的决绝态度并没有表现出欣喜。Tavakoli Structured Finance Inc.的总裁珍妮特·塔瓦克立(Janet Tavakoli)表示,花旗的资产冲减似乎并没有反映出当前的市场价格。如果反映市场价格的话,花旗的冲减总额本应达到210亿美元左右,这会使该公司的资金进一步缩减。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在担心,随着消费者无力偿还信用卡和汽车贷款,花旗和其他银行可能不得不计入更多亏损。

  1月17日,美林集团“后来者居上”发布了更为惨淡的财务报表,第四季度创下99.1亿的巨额亏损,在过去一年中股价下跌超过40%。

  在人们对美国经济是否衰退争论不休的时候,华尔街的黑暗一周,似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不祥的答案。

  2008年的美国经济开门不利,从房地产、就业到股市,到处都弥漫着濒临衰退的气氛。纽约股市刚经受了失业率由4.7%攀升至去年年底5%等负面消息的打击,15日道琼斯指数又因花旗银行创记录的季度亏损,进一步大幅下挫277.04点。当日,这个有近200年历史的全球第一大金融机构被迫宣布,因冲销181亿美元的次贷坏账,其2007年四季度的亏损总额高达98.3亿美元,创花旗历史之最。第二天16日,美国第三大银行JP摩根宣布,因次贷拖累其四季度的盈利也比预期大幅下降了34%。同日,总部设在旧金山的美国第五大金融机构Well Fargo公司的四季度盈利下跌,成为过去6年来之最。

  接连不断的坏消息表明,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打击远比人们开始预料的严重和广泛。与次贷困境几乎同步恶化的是信用卡欠款。美国人的信用卡债务2007年已高达420多亿美元,11月的信用卡欠账比上年同期高出11%,且目前仍在以月均0.88%的速度增长。美联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家庭和非盈利机构的债务与资产比例已达历史最高水平的18.7%。种种迹象表明,失去住宅价格和股价上升两大财富效应依托的美国消费者,日益面临大幅加剧的还贷压力。

  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远不止金融业,企业营运状况也不理想。英特尔集团1月15日被迫宣布其2007年四季度的实际收支情况距设定的目标远低1.3亿美元。因特尔的财务表现说明,美国消费者对电器产品的需求增长在下降。

  实际上,让50%的经济学家感到美国经济正走向衰退的最直接现象有三,首先是失业人群在扩大。进入2008年后,信贷危机和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将进一步推高失业率。花旗银行在宣布四季度亏损时同时宣布,在2007年已裁员17000名的基础上,进一步裁员4200个。其次是消费显现疲软。美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应是最旺盛的去年12月圣诞节零售,却比11月下降了0.4%,成为2002年以来的最差记录,而这一消费增长颓势似乎已蔓延进2008年。美国消费支撑着70%的美国经济,消费如果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肯定要出现负增长。第三是通胀上升幅度明显。美国劳工部1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除食品和能源两大类外的价格指数2007年升幅不大,但由于油价和食品价格的飙升创17年来之最,去年美国的通胀指数在2006年2.5%的基础上,大幅上升到4.1%,其中能源价格上升了77%,玉米价格更是狂涨122%。

  坏消息不但接连不断,且步步逼近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风声鹤唳的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1月15日再次大跌277.04点,且带动全球股市大跌,从而形成纽约股市开年10个交易日下跌5.8%的记录。鉴于美国经济的种种表现,50%的经济学家断定美国2008年经济必衰无疑,部分甚至声称衰退在2007年年底就已悄然而至。

  为稳定股市拯救经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向外界发表讲话表示,联储将采取重大措施刺激经济。这明显预示着美联储在1月29至30日的例会期间,将决定再次降息0.50%。如果此前经济形势出现异常动荡,不排除提前大幅降息及加大降息幅度的可能性。

  经济形势恶化形成的压力,已经改变了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辩论题目。在初选开始前,竞选人辩论的题目大都围绕中东战局及美国全球反恐展开。艾奥瓦和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辩论中则以“变革”为主调。目前在密歇根及其之后的竞选中,如何提高就业、帮助面临房贷困境的消费者等经济题目,正在成为竞选辩论的核心。

  经济形势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恶化,衰退可能性的不断上升,加之竞选辩论关注焦点转向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正在对布什政府形成巨大压力。为此,相关决策部门已展开大规模调研,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拯救美国经济的政策措施。从目前看,布什政府即将出台的刺激经济政策,除了包括降低央行利率、向股市注资等宽松货币政策外,还将包括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等刺激性财政政策。

  历史是布什政府的借鉴。布什一任开始不久,美国经济就面临衰退威胁。为降低美经济衰退的深度,使美经济尽早复苏,布什政府2001年5月推出的一揽子减税方案包括,用5年时间逐步把最高税率39.6%降低到33%,使最低税率从15%降低到10%,为每个儿童提供500至1000美元的税收减免信用额,以及向每位纳税人退税300美元等。不但如此,布什政府还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采取后续的刺激经济财政政策,终于使美国经济全面复苏。此次看来,布什政府将再次引入即时退税措施和减税政策。在美国,掌握钱袋的是国会,占主导地位的国会,将使布什的退税、减税政策向低收入家庭倾斜。标榜代表穷人的相信,与富人不同的是,穷人得到的退税和减税大都被用来消费,因此刺激经济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布什政府已就刺激经济政策与国会进行沟通和协商。如日前联储主席伯南克特意到国会与佩洛西等领袖进行讨论,中心议题就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肯定,1月底当布什作为总统最后一次到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刺激增长将是他演讲的第一内容。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2001年开始的美国经济疲软及9·11后的衰退,与今天的美国经济困境相比,表象和根源都已发生重大差异。为此,布什政府即将推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会否是新瓶装旧酒,尤其是能否对症下药让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将是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来密切关注的问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