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对于“保护私有财产”这个话题,有些人总是扭扭捏捏,将非法行为与“非法财产”混为一谈,以“保护合法财产”作为对抗“保护私有财产”的盾牌。
实际上,财产本身无所谓“合法”“非法”,应旗帜鲜明地保护私有财产,这样更有利于保护,保障社会公平。
首先,财产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或权利,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属性。所有财产都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从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到现代科技精英研发的软件代码,都是人类付出心血的成果。所有的财产,其诞生源自人类创造性活动,在被赋予社会意义前,无所谓合法或非法。
真正存在合法与非法区别的,是人类占有财产的行为。盗窃得来的财物,因获取途径违背法律,其占有行为应受制裁;通过工作赚取薪资购置房产,这一占有过程合法正当,应受法律庇佑。
其次,法律的职责在于规范行为,而非对财产本身进行先验性的“合法、非法”评判。对于非法行为,应当进行法律惩处,惩罚的对象是行为人,惩罚的措施不仅涉及财产,更涉及到人身自由乃至于生命。如果仅将着眼点放在非法获得的财产上,反而严重弱化了惩罚力度。
如果过度区分财产的合法与非法,还潜藏着公权力扩张侵害私权的风险。以电动车为例,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用于日常通勤,如果车辆不符合国标,那是否就可以被定性为“非法财产”?是否就不受法律保护呢?由此可以看出,强调财产本身的合法性或非法性,个人合法取得的财产在规则变动下瞬间失去保障,公权力的触角可以过度延伸损害私人合法权益。
最后,对私有财产不加前置条件的保护,更有利于。事实上,不管法律如何规定,富人都更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可以雇佣保镖、买通官员、移民海外。而穷人处于劣势,失去了法律保障就是待宰羔羊。因此,只有法律坚定地无条件保护私有财产,无论多寡,平等对待,穷人的财富才会有安全保障。
总之,法律应聚焦于规范财产获取与转移行为,而非对财产本身贴标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公平正义且人人安心创造财富的社会经济环境。
文章里也说“过度区分财产的合法与非法”。就是说不过度,还是应区分非法还是合法的。承认这还是一个必要的先提。合法的要保护,非法一定罚收。
这里确实没有表述清晰,造成了歧义。 这个过度,是指“区分财产的合法与非法”是一个伪命题,这种提法本身就已经“过度”了。
欠薪就是罪,报警解决是最好方案,老板抢夺私人财产,必须严查,只要被欠薪方提供详实依据就可以成立。
3·15晚会丨只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元?“维修刺客”啄木鸟,维修乱象何时“修”?
“啄木鸟家庭维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仅能修还能洗。”和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火热宣传同步,近一年来,“3·15”晚会和《财经调查》栏目接到大量消费者对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3月17日晚,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邓超和孙俪的照片,被用作了卫生间的男女标识。也有网友猜测,商家或许是为了吸引流量、制造话题,才想出了这样博眼球的噱头。
谢爸回应网友认亲宴有些仓促,承诺儿子结婚时好好办一场,网友:谢爸在线次播放
现场画面!滞留太空9个月的两名美国宇航员返回地球,顺利出舱 #滞留太空美宇航员
经中共安阳市委批准,安阳市纪委监委对安阳市实验中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董惠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我们之前和大家说了很多,我们下面看一看杜特尔特的律师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支持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示威活动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大楼外举行,这些人很愤慨,认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总统怎么就这么被抓到了另外一个国家,还要受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