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近3年平均工资对比:21年首超10万22年11万23年多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15 3:39:5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我国2021年的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而22年则是再次前进达到了11万 2021年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了10万元大关,达到了106837元,比2020年增长了9.7%。 这个数字听起来是不是很唬人?但别急,咱们先说说啥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 通俗点说,就是在城里的国企、外企、合资企业等非私营企业上班的人,他们的工资一般比较高,因为这些单位实力雄厚且待遇也比较好,但这不代表所有在城里工作的人都能拿到这个数。 那在私企上班的呢?我们把他们叫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21年,这部分人的年平均工资是62884元,涨幅是8.9%,虽然比非私营单位低不少但增速也不慢了。 数据显示,不管是在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201506元和114618元。 不得不说,程序员们真的是太香了!虽然他们有可能会面临“秃头”的风险,但那掉落可都不是头发,而是智慧的结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大家对线上服务的需求激增,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工资水平和增速一直都很可观。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当程序员,咱们普通打工人在其他行业辛勤劳动也在为社会做贡献,虽然工资可能没那么高,但日子一样过得有滋有味。 2021年,咱们的钱袋子是真的鼓了一些,但新的一年物价还在涨,工资涨得过来吗?2022年的数据又会是什么样呢? 2022年,这个让人刻骨铭心的一年终于过去了,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挑战,疫情反反复复,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达到了114029元,比2021年增长了6.7%。 那私营单位的情况呢?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是65237元,名义增长3.7%,实际增长1.7%。 乍一看这个增幅好像不太高啊,尤其是和2021年相比涨得是不是有点慢?但仔细想想,很多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都面临着困难,能保持增长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统计局划分的19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的平均工资都在增长,只有房地产业例外,这个其实也在预料之中,毕竟2022年房地产行业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数据显示,采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不管是在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都比较高。 以采矿业为例,2022年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行业效益提升,从而导致员工工资水平也随之上调。 信息技术服务业一如既往地火热,疫情更是催生了更多的线上需求,这个行业的工资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融业就更不用说了,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向来都是高薪聚集地,2022年金融业的业绩回暖,员工的工资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工资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有的人可能拿着几十万的年薪,有的人可能还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挣扎。 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2023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和工作逐渐回归正轨,我们的工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发生了变化。 先来看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情况,2023年,他们的年平均工资达到了120698元,比2022年增长了5.8%。 如果考虑到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为5.5%,这个增幅虽然比2022年略有回落,但在后疫情时代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已经很不容易了。 私营单位的情况也不赖,2023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名义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5%。 这个增速比2022年还要高出一个百分点,可见私营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从行业来看,2023年各行各业的回温都比较明显,不过就平均工资而言,排名前三的行业还是那几个老面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值得特别关注,比如在一些资源型省份,采矿业的平均工资表现非常亮眼。 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能源行业正在加速与新技术融合,这也带动了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提升。 从地域来看,2023年31个省份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前十的依次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海南。 其中,上海和北京依然遥遥领先,平均工资都超过了20万元,这两座超一线城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产业条件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薪职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区域间的差距,总体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是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种差距的背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 不过这就衍生出一个话题,平均工资的后边肯定是中国的就业形势,那既然如今我国的平均工资不断上调,那中国的就业形势是不是一片光明呢?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几年我国平均工资的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些年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但我国经济总体上还是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GDP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现如今,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制度和政策的作用,这些年,国家不断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保障权益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工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说到就业,这可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近年来面对风险挑战,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以2023年为例,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低于预期目标。 所以对于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业空间还会不断拓展。 从2021年首次突破10万元,到2022年疫情下的平稳增长,再到2023年的稳中有进,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凝结着广大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差距仍然存在,体现出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想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我国的平均工资还能再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