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流行音乐:你觉得它土它说你不够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2/20 22:52:0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冬去夏至,首先要和大家说声抱歉,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节目暂停更新了许久。也请各位催更的同学们放心,这个系列我们会努力更新下去。 这一期,我们从遥远的岭南,我们将纵横千里,来到祖国另一端的东北,带你见识下白山黑土上生长出的音乐是如何根骨健硕、土猛不凡的。 东北和东北音乐的土猛既反映在明面上,也体现在骨子里。土猛的“土”首先是热土的土,这里的人们热情大方,这里的音乐热烈奔放;土猛的“猛”自不必多说,这里的人们洒脱坦荡,这里的音乐生猛凛冽。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音乐的独特气质。 今年,东北这片土地突然火了起来,“东北文艺复兴”的大旗又音乐飘摇了起来,这尤其要感谢两部电视剧,分别是《平原上的摩西》和《漫长的季节》。他们都用一种缓慢的节奏,披着悬疑剧的外衣,讲述了东北这片土地骨子里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的观众。也让很多人有了这种感叹:东北,真是一块文艺热土。 其中,前一阵子刚刚刷屏的《漫长的季节》在BGM的使用上堪称出神入化,导演辛爽作为Joyside乐队曾经的吉他手,在剧中使用了多首小众但又与剧情和人物气质极其吻合的音乐,比如这首出现在第十一集片尾的,来自Joyside乐队的《If There Is A Tomorrow》。 相比《漫长的季节》受到的广泛称赞和一众好评,《平原上的摩西》则出现了两极化的口碑评价,但观众们却唯独对剧中庄德增的扮演者董宝石给予了近乎一致的好评,而这只是东北说唱歌手董宝石作为演员的第一个正式角色。 对此,董宝石也在最近大杀说唱圈四方的歌里唱着:“你爸妈在看爱奇艺,播放着我的电视剧。”而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在台上怼天怼地怼四方的愤怒rapper,在台下反而是这个圈子里人缘最好的一个人。这种“无差别diss”和“会来事儿”之间的反差也成了他个人乃至东北说唱歌手的标签。 2019年的夏天,当时正处于人生低潮期的董宝石在《中国新说唱》节目的复活赛中,用蹩脚的东北粤语演唱了一首乍一听有点土,但气质却很新潮的《野狼disco》。很快,这首土猛土猛的歌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从它的歌词里感受到了蒸汽波音乐带来的怀旧氛围,也让更广大地区的人们再次想到了东北这片土地,以及上面曾经诞生过的辉煌和落寞。 董宝石自己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东北吉林,和其他东北孩子一样,经历了从80年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的“下岗潮”。那时,东北经济开始走向衰落,大部分东北人都在经历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那是一种从相信生活永远美好,会一直这样平稳地走下去,陡然而至地变成了一片灰暗,遍地尘埃,没有希望。 董宝石把他所理解东北文化用一种比喻来解释,那就是“在凋零中开出一束花”,他认为这是属于东北的美感,就像是九十年代东北迪厅热气腾腾的景象,喧哗、热闹,仔细一看却又透露着复古的衰败气质。 复古这事么,弄好了是时尚,弄不好就是土,难点在一个度上。但东北人本事是三位一体的:又土又潮又生猛。 不过,他的东北老乡梁龙可能会觉得有点拧巴。在他看来,虽然大家都说东北人性格直接猛烈,但在情感上,东北人也有很多特别矫情的时刻。 梁龙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比董宝石大9岁,自然也更早感受到了时代的重锤。10岁那年,父母双双下岗,梁龙便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为了给父亲治病,他们一家还从齐齐哈尔市区搬到了郊区。好不容易熬到了20 岁,早就想逃离家乡的梁龙去了省城哈尔滨的一家宾馆当保安,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摇滚乐,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出口。 为了找到自己创作的根儿,梁龙在哈尔滨的农村住了几个月。他在那里遇到了吹唢呐的好搭档小生子,他们从东北的民间音乐里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根基。拿着红手绢,穿上大花袄,涂上红嘴唇,吹起小唢呐,面子上算是土掉了渣。可《采花》一出,所有专业的非专业的摇滚迷们都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该嘘声还是喝彩,在很长时间里二手玫瑰就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中一路走红。 后来,梁龙带着他的二手玫瑰乐团去了北京发展,歌里既有摇滚乐本身的愤怒和反抗,也多了不少他个人特色的戏谑和消解。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这理解为东北人文化气质里自带的幽默、直爽和永远乐观。毕竟在作品的土猛之外,梁龙在舞台之下总以一种亲切而又八面玲珑的状态示人。 董宝石也是这种土猛气质和八面玲珑的标准注解。前些年,为了让妻儿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他离开吉林搬去了成都生活。在那里,颇具语言天赋的董宝石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成都话了,也和当地rapper们都混成了朋友,但他的歌里讲的还是东北的人和事。大背头、BB机、霹雳弟、皮大衣......这些已经远离当下主流听众的“旧时代”东北意象,却击中了新时代的每一个人。你说这是蒸汽波说唱的复古魅力,我说这是东北老工业区曾经辉煌的最后余热。 因为这种相似的经历和气质,2019年,恰逢文学界以双雪涛、班宇和郑执这“铁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新一代东北作家群逐渐走上舞台,董宝石和梁龙俩人一合计,搞出来了“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并在当年11月的《吐槽大会》节目上,正式对外表达并解释了这个概念。 当然,既然说到了“复兴”,自然代表着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文艺历史,取得过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文艺成就,要不然何来“复兴”一说呢? 事实上,哪怕只说流行音乐,东北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上,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是举足轻重的那种。 比如,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流行歌曲。1980年,来自辽宁大连的作曲家谷建芬被诗人张同枚发表的新诗《八十年代新一辈》所吸引。很快,谷建芬把它谱成歌曲,同时把这首词的第一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成了歌曲的名字。最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在当时那个年轻人渴望发声、渴望被看见的时代,一下子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开来,传遍大江南北,也让一个东北人成为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山祖师。 再比如,90年代内地乐坛所谓的“94新生代”,仔细一看,里面很多重要的名字都来自东北。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整个中国社会都在从过去的僵硬固化向着更自由开放的方向前进。在这种时代的洪流下,国内文艺活动的重心正开始从此前的文工团体制转移到更为灵活的市场化公司运营体制。 1985年,当时还名叫霍烽的沈阳汉子火风决定放弃自己体面而稳定的沈阳歌舞团编制,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位“南下”歌手远赴广州,拉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个新时代的帷幕。 1988年,年轻的大嗓门沈阳女孩那英来到北京报名参加了首届“阳光杯”全国通俗歌曲比赛,拿下了金奖,并由此投到了谷建芬门下。那届比赛,同获金奖的还有一个叫蔡国庆的男青年。1990年,同样来自沈阳的帅小伙毛宁也选择了南下广州;1992年,开朗的哈尔滨姑娘孙悦前往北京参加第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通俗组铜奖,正式转移到北京发展;还是在1992年,曾在海政歌舞团从事伴奏多年的沈阳乐手李春波也去了广州寻找机会。 最终,当这些东北年轻人离开故土去往远方,压抑住自己土猛的性格,遮掩住自己儿时就习得的家乡口音,换上一身新潮的衣服,终于得到了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94新生代”诞生了。 这种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位东北音乐人都经历过的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逃离,也反应了当时东北地区的真实处境。以沈阳为例,大名鼎鼎的沈阳铁西区在建国初期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工业区,建国十周年时,这里拥有1000多家工厂,其中大型国企达212家,多项工业生产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然而,到了80年代,市场的开放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这些曾经辉煌的工厂们逐渐跟不上了时代的脚步。1986年8月3号,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打破大锅饭”只是轻飘飘的五个字,背后却是无数东北家庭不愿回望的惨痛经历。随后的十几年里,整个东北地区都被这种冷峻颓废的气氛所笼罩。到了1999年,沈阳铁西区里35万国企职工有13万下岗,还有大量工人被安排回家“休假”。而94新生代们的集体出逃,只是这段历史的一个边缘注脚罢了。 这段时间内,扎根在东北地区的流行音乐旗帜,似乎只有在1994年在哈尔滨创刊的《当代歌坛》杂志了。这本在2000年前后影响力到达顶峰的流行音乐杂志,在当年也是不少青少年接触流行音乐的开端。而它在新世纪后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被迫停刊的故事,也只是另一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刻而已了。 当然,不会是所有东北人都会选择离开故土。总有人更习惯这里漫长的冬季,以及冬天里暖呼呼的土炕和大缸里腌酸菜的香味。就坐在烧红的炭炉前,就着小烧烤或者杀猪菜,旁边一箱大绿棒子或者两瓶烧刀子,和自己的老舅老铁们能唠一宿。 这时,旁边播放的不能是其他流行歌曲,那些都不够猛。别嫌土,除了二人转,只能是高进的歌。 说到高进,必须得先提到他的吉林前辈雪村以及辽宁前辈庞龙。2001年,来自吉林的北大毕业生雪村在当时还不算太普及的互联网上上传了他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还配上了用flash制作的音乐动画。这个在今天看来十分粗制滥造的视觉呈现,以及大量使用的民间方言土话,却用真正东北的音乐元素和口音,唱着真正东北的社会风情,传递了东北人民积极乐观热情好客的集体性格。 伴随着当时本山大叔在春晚舞台上掀起的东北文化风潮,这首歌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迅速风靡了全中国。不同于此前94新生代们刻意遮掩起来的东北口音,人们在雪村的歌里意识到,原来在芭乐情歌之外,东北人用东北话唱出的东北音乐是如此有感染力。而本质上,这又是一首“看似很土,实则走在了时代前沿”的音乐作品。 虽然雪村本人像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天空,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在他之后,一批利用新的传播形式让自己的歌曲被广为传唱的东北音乐人开始大量出现。其中的佼佼者是来自辽宁的庞龙。2004年之前,庞龙只是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名普通的底层歌手,直到那一年,他将自己的作品《两只蝴蝶》上传到了互联网上,没有预兆,这首歌一出现便成为当年网络上下载率最高的歌曲,并伴随着移动彩铃的出现席卷全国。在此加持下,庞龙甚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而庞龙没有想到的是,他在那一年的爆红深深影响了他的一位东北老乡,为日后众多带有东北印记网络热歌的出现埋下了伏笔。2005年,一位当时还叫高云龙的黑龙江佳木斯青年与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签约,并改名为“高进”,寓意高歌猛进,就问你是不是够猛? 很快,由高进创作的第一首成熟歌曲被上传到网上,歌名叫《听着情歌流眼泪》。2009年,在朋友介绍下,高进认识了东北地区重要的文艺明星小沈阳,随后接连为其创作了《我叫小沈阳》《大笑江湖》和《我的好兄弟》三首作品,并借此转型为音乐制作人。 你很难说这些歌里有哪些具体的东北音乐元素,但很奇怪,你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来自东北地区的歌,土猛土猛的。 确实,在很多外地人听来,这些歌可能真的有点土,上不了大雅之堂。然而对于东北人来说,这些可能过于通俗的旋律和歌词传达的就是家乡的气味。有乐评人就说,高进走红的歌曲多是一种建立在北方语系和民谣基础上的流行音乐,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易于传唱。简而言之,就是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 能让这类歌曲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高进当然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几年,除了高进,东北神曲江湖上还有创作了《回心转意》《我爱你你却爱着他》的黑龙,以及《美了美了》《狼爱上羊》的创作者汤潮等人。 当然,不管是二人转还是网络神曲,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驻足东北,扎根土地,拥抱生活,这才是东北音乐的魂魄。 如今,东北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一如既往地不断生长着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正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展示着自己。前些年的《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舞台上,甚至出现过前四名里三位是东北人的盛景。但任凭外界风潮涌动,土猛这种气质永远是东北音乐里不会失去的内核,你会在二手玫瑰的摇滚、董宝石的说唱以及那些流行歌手的情歌里听到它,有了它,东北音乐就有了根。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四强分别为 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金志文,其中梁博、吴莫愁、金志文均是东北人。 [2]《<野狼DISCO>宝石老舅:魔性的东北大乱炖式说唱》圈外Outsiders [3]《GQ Talk | 董宝石对话班宇:野狼disco不是终点,我要用老舅构建东北神奇宇宙》GQ报道 [9]《有感于当代歌坛的倒掉,随便聊两句》新音乐产业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字母哥才34!新疆U19小将冯傲晒38-39cm跟腱:这能不能打全网? 股票私募加仓过年押中节后行情 A股未来可看高一线年人民币汇率可能性的三点思考 LG推出 27 英寸便携式随行屏 StanbyME Go:2K 触摸屏,7999 元 九州风神推出冰暴 360 水冷散热器:2.8 英寸屏幕,149 美元起 雷军:小米平板6S Pro与小米SU7连接超简单 可一插即用唤起车控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