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足球】中国足球发展简史(上)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1 14:00: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2019年11月14日,阿联酋迪拜,2022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国足1 : 2不敌叙利亚,国足主教练里皮在发布会上突然宣布辞职。 众所周知,叙利亚是一个近几年饱经战乱的国家,叙利亚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足为了发扬慈悲之心,用这样一种方式换来48小时的停火,换来叙人民一刻的安宁,真是难得。有图为证。 难道我们国家的足球水平就这么不堪一击吗?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国足究竟是什么时候变成如今这种现状?历史上的国足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聊一聊中国足球发展简史。 最早出现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就是“蹴”,也就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就是皮质的球,也就是古代的足球。 大意为:齐国都城的居民都过着小康生活,幸福指数很高,社会和谐,人人都在吹拉弹唱,斗鸡的、遛狗的、下棋的、踢球的…… 蹴鞠在汉唐时期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从官方踢到民间,一直都是全民性的老少皆宜的运动。 西汉时期,蹴鞠可谓全国性体育运动,代表人物开国皇帝刘邦就喜好蹴鞠,成为皇帝后在皇宫范围内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谓为鞠城。 当时,蹴鞠运动就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规则。东汉文人李尤在《鞠城铭》中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大意为:场地四周筑有围墙,球场东西向,呈长方形,有6个球门) 到了唐朝时期,蹴鞠在民间更为兴起,尤其为各阶层人士所喜欢,代表人物诗人杜甫和李白都是高手。 更是出现了至少有五种踢法,出现了比较近乎现代的球门,时称球门。其中,唐代足球最大的亮点为女子足球的出现。 女子足球水平当中,尤以宫中女性最高。当时唐朝皇宫中会定期举行女子足球比赛,由皇帝观席。诗人王建在《宫词》中提到“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大意为:在寒食节,宫中举行女足比赛)。 到了宋朝,民间开始自发举行比赛,当时临安城里有着一家专业的机构“齐云社”,经常性组织比赛以供百姓观赏,这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朝廷里更有专业足球队,队员称为筑球供奉,每年中秋元旦大小节日都会举行比赛,以供皇族家眷欣赏,代表人物就是《水浒传》里的太尉高俅。 但是,到了宋朝后期社会上呈现出了重文轻武的社会趋向。同时,又出现了诸如元曲,小说,戏曲等更多新兴的娱乐活动,使人们相对减少了对于蹴鞠的兴趣。 直至明清时期,由于蹴鞠的流行,导致官宦行政效率低下,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军队不准玩球,到了清朝时期,干脆直接下令,连民间蹴鞠都禁止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旧唐书·高丽传》这样评价高丽人:“好围棋、投壶之戏,人能蹴鞠。”自从唐朝时期蹴鞠经由渤海国传至高丽之后,就在古代高丽兴起了一股足球文化,但高丽的足球文化并没有跟中国一样泯灭,而是保留了下来久经不衰,这也是韩国足球的起源。 这就是为什么在60年代时期,中国足球达到第一次巅峰期时,仍然难以击败朝鲜队的原因之一,因为那个时候朝鲜队就已经是世界强队了。 跟古老的中国一样,在古代之时,罗马就出现了足球,但是没有规则,踢法比较蛮力粗暴,以至于被称为“暴徒足球”,甚至欧洲曾下令禁止过足球。 1863年10月26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总会在伦敦成立。这一天也被作为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日。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成为殖民地的香港,渐渐涌进大量外国人,带来了他们的饮食,文化,风俗,甚至还有体育运动,也就是足球。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人称“约翰辫子军”。 而后几年,隔壁的上海南洋公学也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1902年两所学校模仿牛津与剑桥之间的足球队比赛,开始举行足以载入中国历史史册的系列对抗赛,即后成立“华东校际足球联赛”。 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参加,包括实力最强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及暨南大学。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最出色。 而后上海的东吴大学、金陵大学等八所学校加入,号称“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 在此期间,1904和1908年,国人足球爱好者在香港相继成立了“华人足球队”和“南华足球队”。 南洋公学足球队还编写了《足球歌》,相当于现在俱乐部的队歌,歌里写道“南洋,南洋,诸同学神采飞扬,把足球歌唱一曲,声音响。看!吾校的十个足球上将都学问好,道德高,身体强……。”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中华民族政府立刻组织了足球队参加,这是第一支中国国足。 由于国足队员们大多数第一次出国,人生地不熟,此次出征的成绩以亚军收场,败给东道主菲律宾。 但直至1934年,连续九届远东运动会中,中国队全部夺得足球赛冠军,并且多次大比分击败在亚洲不可一世的日本队。 中国近代第一部中文报纸《申报》将日本报纸的号外文章翻译回国:“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这是在那个受打压的年代中国人为数不多的骄傲之一。 1924年,中华民国足协建立,中国足球真正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1924年也被今天的国足视为成立之年,1931年加入了FIFA,也印证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足球的认可。 李惠堂(1905年10月16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广东五华人,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曾先后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并获足球冠军,被誉为“亚洲球王”。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为“世界五大球王”。 时间回到1902年,当时的外侨成立上海足球会(因参与者皆是海外侨民又被称西联会)举办史考托杯赛。跟诺贝尔奖项一样,英国人史考托(Skottowe)用自己名字命名这场赛事,并打造了一座银杯,每届获得冠军的队名都镌刻于银杯上。 为了对抗“西联会”上海成立了中国足球联合会,1925年李惠堂就应邀来到上海开始筹备上海乐华足球队。 1926年,李惠堂和队友们在首次参加了史考托杯,乐华队以4:1的比分打败老牌冠军球队腊斯克队,尽管在那年复赛中没有拿到冠军,但这也足以惊动整个上海足坛乃至中国足坛。 1927年他率领乐华队在一众外侨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包揽了当年西联会举办的甲组赛、高级杯赛和中华足球联合会举办的甲组赛三项冠军。 当时的媒体曾报道:“历次远东运动会中,中国在失败之中占面子的,只有足球一项。在个人方面,我们决不能否认李惠堂特殊的功绩。” 有了李惠堂事迹的鼓舞,上海本地足球得以发展迅速。那些后来为新中国足球发展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戴麟经、张邦伦、何家统等人都出自这一“黄金时期”的上海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