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全面介绍研究全球问题的顶级国际性智囊组织——罗马俱乐部,包括它的创建、组织机构、领导人、成员构成、各国分支、开展的活动、研究报告及其影响等。
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智囊组织。该俱乐部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传、预测和研究活动。
罗马俱乐部的宗旨是研究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引起政策制订者和舆论的注意。
罗马俱乐部把全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重要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它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问题的定量研究。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全球性问题思想方法,对于各国研究、解决国际性重大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它的观点和主张带有浓厚的消极和悲观色彩,罗马俱乐部被称为“未来学悲观派”的代表。
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美国、中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也建立了罗马俱乐部的分部,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活动。
罗马俱乐部的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未来学家阿热利欧·佩希(Aurelio Pecce)和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金(Alexander King)。
阿热利欧·佩希(Aurelio Pecce,1908—1983),意大利未来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早年攻读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未来学研究。1968年4月,他发起创立罗马俱乐部。佩希的主要著作是《世界的未来》。“佩希”又译作“佩切伊”。
亚历山大·金(Alexander King)是英国苏格兰的著名环境科学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首创者。
1967年,佩希和金第一次会晤,交流了对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并商议召开一次会议,以研究如何着手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1968年4月,他们从欧洲10个国家中挑选了大约30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在罗马林奇科学院召开了会议,探讨什么是全球性问题和如何开展全球性问题研究。会后组建了一个“持续委员会”,以便与观点相同的人保持联系,并以“罗马俱乐部”作为委员会及其联络网的名称。这样,罗马俱乐部诞生了。
第一任主席:阿热利欧·佩希(Aurelio Pecce),意大利学者,社会活动家。
第二任主席:家亚历山大·金(Alexander King),英国科学家。
第四任主席:西尔维娅·齐默曼·德尔卡斯蒂略(Silvia Zimmermann delCastillo),阿根廷作家;
现任主席:厄尔·哈山斌·塔拉尔(El Hassanbin Talal),约旦王子。
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由下列七人组成:阿热利欧·佩希(意大利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金(英国科学家),金、F.鲍特赫尔(荷兰政府科学顾问),大来佐武郎(日本前外相、经济学家),V.乌尔圭迪(墨西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蒂尔曼(瑞士日内瓦巴特莱研究所前所长);彼斯特尔(联邦德国科学家)。
第二届执行委员会成员如下面的截图所示。该截图来源于《罗马俱乐部决断力》。
罗马俱乐部把它的成员限制在300人以内,以保持其小规模的、松散的国际组织的特点。俱乐部现有成员100多名。俱乐部成员大多是关注人类未来的各国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等,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
2001年,罗马俱乐部成立了“TT30组织”。这是由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的智囊团。
除了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外,罗马俱乐部的著名会员还有:特鲁多(加拿大前总理),科恩斯塔姆(荷兰著名外交官),哈多·阿斯梅(爱沙尼亚地理学家),等等。
1992年,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主席阿热利欧·佩希(AurelioPecce,意大利)和执行委员欧文·拉兹洛(Ervin Laszlo,美国)发起,经过与其他委员多次商量,就建立布达佩斯俱乐部达成一致意见。1993年,罗马俱乐部的布达佩斯俱乐部成立,设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俱乐部第一任总裁是欧文·拉兹洛。欧文·拉兹洛是哲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顾问。
现在,布达佩斯俱乐部有50位名誉成员,都是誉满全球的人物;50位创作成员,都是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在各自领域有建树的人物。
后来,在英国伦敦建立了“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伦敦的俱乐部与布达佩斯俱乐部的成员完全相同。
世界其他国家的俱乐部由伦敦的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负责组建。各个国家的俱乐部由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的一名执行委员任名誉主席,由3-5人组成该国俱乐部的执行委员会,其中一人是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的执行委员。
现在,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已经在30多个国家建立了罗马俱乐部的分部。建立了分部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中国、日本、巴西,等等。
周晋峰博士是罗马俱乐部中唯一的中国籍成员。他于2018年举行的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选举中当选为委员。周晋峰博士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罗马俱乐部通过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⑻ 制订并实施“人类困境”研究计划,组织其成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此后,较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有:《人类处在转折点》(1974),《重建国际秩序》(1976),《超越浪费的时代》(1978),《人类的目标》(1978),《学无止境》(1979),《微电子学和社会》(1982),《众生的地球》(2023年),等等。
随着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书籍的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不仅对世界范围的未来学问题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唤起了公众对世界危机的关注和增强了人们的未来意识和行星意识,从而促使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更多地从全球视角来考虑问题。
下面是中国研究罗马俱乐部的专著《罗马俱乐部决断力》的封面和封底。该书的作者是高健、黄涛等,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在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众多研究报告中,有两个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是《增长的极限》和《众生的地球》。
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了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等。
《增长的极限》震惊了世界。它显示人口和工业增长正将人类推向悬崖。如今,我们正处于悬崖边缘,命运岌岌可危。地球已经跨越了多个行星边界(planetary boundary),而广泛的不平等正在导致社会的严重不稳定。
《增长的极限》作者认为,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矿藏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报告作出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报告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辩论。
《增长的极限》是有关全球发展问题最畅销的出版物,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售了4000万本;被1000多所大学和学院采用为教材或参考书;被1976年举行的第31届联合国大会列为会议文件。
罗马俱乐部2023年发表了最新报告《众生的地球》(Earth For All),作者是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勒夫(比利时),欧文·加夫尼(爱尔兰),贾亚提·戈什(印度),乔根·兰德斯(挪威),约翰·罗克斯特伦(瑞典),佩尔埃斯·彭斯托克内斯(挪威)。他们是有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本书整合了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等多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
《众生的地球》是一个倡议,是一剂治疗绝望的解药,也是一张通往“众生”美好未来的路线图。在这个美好的人类共同的未来世界里,有你,有我,有动物,有植物,涵盖所有一切生命,囊括芸芸众生。
《众生的地球》作者建立了全球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基于1980年到2020年真实世界的数据,再现了观察到的人口、教育、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发展模式。
作者讨论了如何打破经济不平等的现状,如何公平地分配权力和财富,如何在地球行星边界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问题。作者探讨了可能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政策,提出了五个“非凡的变革”,旨在用一代人的时间,来实现全球范围各国的繁荣昌盛,惠及全世界所有人。
① 向贫困诀别,扭转很多国家的贫困局面,以期到2050年能够消除各国民众的贫困。
② 平等变革:到本世纪中叶,根本改变不平等的状况、帮助边缘群体走出困境。
《众生的地球》为众生的未来振臂高呼。它面向决策层,面向所有的利益攸关方,也面向所有的普通人。事实上,人类、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均为利益攸关方,因为利益攸关方都在众生唯一的共同家园——地球——上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