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体育节开幕式暨第26届校运动会上,校长周筠将印有静安区青少年手球队新队徽的队旗,交给了区第二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校长。而队徽设计者——七一中学学生徐振豪,则将亲手设计的手球队纪念版队服赠送给手球队队员。
徐振豪向记者表示,设计手球队队徽的灵感来自两方面,最初想到了青少年手球队中,“青少年”三个字代表着无极限,而数学中无极限符号“∞”恰好与手球上的花纹类似,于是形成了最初的手球队队徽形象。
而后,在七一中学艺术组以及学校特邀校外辅导老师,在曾参与世博会新加坡馆、杨浦滨江等设计的建筑设计师朱易安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队徽设计的必要元素,并从队徽设计后的用途入手,不断完善队徽形象,设计出队服、队帽、队旗、球队专用球等周边产品,使作品的艺术与实用价值并存。
记者了解到,为区运动队设计队徽项目始于学校的体育节。每年体育节,会通过专家评选、线上投票等方式,选出学生们的原创作品,作为校体育节节徽以及校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分项赛事的徽章,经过历年积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于是,学校产生了能否把这些优秀的作品和作者推荐给体育运动队的想法。
本次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结合,既是一次探索,同时也为“教—体”联合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打破传统局限,开创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新局面。
在传统的学校与体育的合作中,通常会关注场地、训练和赛事,而很少去关注运动队伍的文化构建。然而,七一中学与静安二少体的合作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全新的、充满创意的“教—体”合作模式,文化与体育结合的合作方式。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让学校学生、队内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体育精神,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打造属于运动队的独特文化,让体育逐渐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有了这次推荐设计区运动队的成功案例,在今年的体育节节徽设计大赛中,学生较以往更加积极参与,还有了为不同运动队伍创作主题曲的想法。
这不仅能为运动会队伍带来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多途径地探索并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的途径,青少年运动员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并传播体育精神。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场上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活动和表演去演绎体育的力量和价值观。
学校副校长陆蓓玲表示,七一中学与静安二少体的合作探索,既展示了一种创新的、充满活力的“教—体”合作模式,也启示了学校对体育和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思考。
相信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能够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体育和教育体验,培养更加全面、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开启教育与体育合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