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几乎每去一个新国家或地区之前,人们都要习惯性地先读一读Lonely Planet,看看他们的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地方的。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2022年12月刊的封面主题是“聚散终有时(Farewell)“。11月14日,官方发布公告称,其同名杂志将由明年起在国内停刊。但公司方面表示,Lonely Planet指南图书将持续发售。
自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放慢脚步,我们囿于方寸之间,实在太久没有好好旅行过了。
当翻出尘封已久的旅行手册,一边回忆在路上的那些日子,一边问自己一个问题: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为什么如此渴望远方。
托尼在沙特阿拉伯马丹·萨利赫的岩石地形上摆姿势 © Lonely Planet
1972年,新婚不久的惠勒夫妇买了辆小车,从伦敦出发,沿着著名的“嬉皮之路”,穿越欧亚大陆,途径新加坡、印尼,最后坐船回到澳大利亚,耗时9个月。两人把这段蜜月之旅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名叫《便宜走亚洲》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也就此诞生。
“人们总爱问我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遇见就是旅行的意义。”很多年后,托尼回忆起人生第一次横跨欧亚大陆之旅,有一次他和一群人从尼泊尔爬喜马拉雅山,连续几天都在爬山。但后来发现,让他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爬山,而是在尼泊尔的当地人。
“旅行总是可以创造出有趣的机遇让人与人相遇,而这相遇又会引向更多的邂逅。旅行是一个发现世界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年轻人开始热衷于休闲又独立的旅行方式,同一时间,日本开始流行一个人旅行,新一代旅行者迫切需要一种新颖实用的旅行指导。
“那个时候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少,只能靠问别人。我们觉得既然完成了这趟旅行,就需要把我们的旅行经历告诉大家。”托尼·惠勒说。
Lonely Planet的第一本指南面世后,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接着,他们又用18个月的时间重返东南亚,这次旅行诞生了第二本指南《鞋带上的东南亚》,它很快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指南书之一。“孤独星球”和托尼·惠勒的旅行经历,也激励了大批怀有旅行梦想的人,走出去看世界。
托尼非常喜欢马修·摩尔的歌曲《太空船长》,“曾经我旅行,穿越天空。这颗可爱星球(lovely planet)吸引了我的目光……”但他总把歌词“lovely planet(可爱星球)”错误地哼成“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
“我总是把歌词弄错,但我觉得‘孤独星球’这个名字听上去棒极了!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确实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颗孤独的星球。”托尼说起时颇有点得意地微笑,“有时候我希望我们的名字更为商业化、更严肃,但这个名字确实让人难以忘记。”
如今,这个令人难忘的名字已享誉全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为旅行者们追捧的“圣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旅馆和酒吧中。根据该公司2018年的数据统计,《孤独星球》至今共出版了20多种类型的600多种书目,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销售达700万册,约占全球旅行指南销量的1/4。
从惠勒夫妇开始,写“实际去过的国家的故事”便是指南的传统,旅行作者花几个月时间实地调研,探索不寻常的路线,寻找完美的旅馆和最棒的餐馆,然后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文成书。
它也因此给了许多在路上的人一种陪伴感——每一页翻开,都像老朋友絮絮叨叨地在向你分享旅行贴士:
“出去走走吧——如果阳光明媚,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你的心情也会好起来。”
疫情期间,旅行成了一件奢侈品。人们对“孤独星球”的名字似乎又多了一层解读——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幸而在这世界能相逢,这或许就是缘分。
这也是创办人的初衷, “我们写旅行指南,不仅是提供最基本、最直白的信息,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人和人相遇。”托尼说,“在路上,我们并不孤独。”
带一本Lonely Planet上路,一边走一边翻,你可以尽情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远至人世的尽头,现实世界的边陲。
不过,在《孤独星球》如日中天的年代,也有人曾批判说,恰恰是旅行指南使人们变成了孤独星球:
“……人们在研究旅行指南,这根本不是旅行,不游览任何书里没推荐的风景,不去任何第139页里没有提到的地方,不跟任何本地人说话,不结识新的朋友。多么孤独的旅程,怪不得叫孤独的星球……”
但其实,当旅行指南还印在纸上的时候,文字和图片所能承载的信息还十分有限,远方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而随着旅行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流反而弱化了我们对事实的判断能力,每个人似乎都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网上攻略虽然也不乏优质内容,但甄别起来特别费时,容易让人陷入信息瀑的无限焦虑中。
随遇的惊喜当然好,但出发前翻一翻指南的基本信息,估摸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既不会剥夺冒险的乐趣,有时候还能提前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留意当地习俗。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女性的社交行为和着装会使当地男性采取冒进的行动。
★永远不要承认自己是独自旅行。假装要去见男友或丈夫是摆脱不必要的关注的好借口。
★可以考虑戴个婚戒(提前了解在你要去的地方,婚戒戴在哪根手指上)。建议独自前往部分国家,中东地区旅行的女性戴上婚戒。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一个人旅行」,2018年孤独星球出版了一本《独自旅行手册》,里面教大家如何克服独自旅行时的孤独感,有些法则看起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1)列清单。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旅行?你希望实现怎样的目标?写下行动计划,将注意力集中到手头的任务上,一直想学的潜水、西班牙语或跳探戈,趁这个机会在你的清单上打勾吧。
2)款待自己。有什么事是你喜欢一个人做但在家却无暇顾及的?偶尔也可以犒劳一下自己,露营两周后不妨找一家不错的酒店住一下,或者经过长途车的奔波之后,去泡一泡温泉。
3)大胆探索。情绪低落时,一整天都蜷缩在床上不会有任何帮助。既然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出去散散步。找路能消除你的孤单感。
另外还有,记得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这么做不仅能维系感情,也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在2016年发布的旅行指南“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是免费的)中,《孤独星球》详细介绍了全球60多个城市和目的地的免费(或廉价)景点和体验。
每篇文章有6~18条建议,包括东京代代木公园观赏樱花、便宜的温泉;记录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免费国家博物馆;悉尼的浮潜海滩;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廉价涂鸦之旅。“说一切好东西都是免费的有点夸张,但你会找到很多物超所值的东西来体验。”该书的作者汤姆·霍尔在卷首语写道,“尽情地享用布宜诺斯的 choripán(香肠三明治)等经典街头美食、乘坐天星小轮欣赏香港最美的天际线,还有波士顿啤酒厂之旅。您可能会发现,体验的质量与价格无关,你还将收获‘美好的回忆’‘更快乐的自己’和‘感恩你的钱包’。”
这本书希望向读者传达这样一个旅行哲学:当我们迈出旅行的第一步时,免费的东西不仅吸引人,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想让背包旅行的时间尽可能长的话。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鼓起勇气尝试,而是——许多旅行中可能遇到的最难忘时刻,往往因为预算问题而遗憾地错过。
《孤独星球》还出版过很多有意思的特辑。曾经一本名叫《街头食物》的食谱,来向世界各地的路边摊致敬:
“如果你想找到某一地美食的本心本源,那就必须去探索那个地方的路边摊。很多时候,关于食物的文化就深藏不露于那些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车中,那些热气腾腾的面条摊里,那些跳动的炭火和嘈杂的人声中。”
伊拉克、阿富汗、斯里兰卡...因为战乱与纷争不能驻足停留,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或者不用去了解它们。
现如今没有哪本旅行指南会鼓励人们去伊拉克,至少如此知名的《孤独星球》也已经有整整12年不曾踏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土地了。
据说, 在2003年“伊拉克自由”作战的筹备阶段,美军曾经采购了一批90年代后期出版的《孤独星球》中东分册,以弄清伊拉克全国特别是巴格达全市的建筑和道路分布状况,并制订相应的进攻计划。但从2009年开始,即使在制裁时期也照常出入伊拉克中南部地区的《孤独星球》撰稿人中断了对这个国家的记录:部分原因是伊拉克政府迄今为止尚未恢复旅行签证的发放,部分原因是全国安全状况极为紧张。
2016年版的《孤独星球》中东分册仅仅收录了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自治区的交通、住宿和景点信息;对占全国总面积超过80%的阿拉伯地区,手册的忠告是:“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任何游客的目的地。”
马克·吐温在《赤道环游记》中写道:“每年东南信风吹起,海流轻抚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是世界尽头灵魂的故乡。”
然而斯里兰卡似乎一直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由于多年的不确定性,许多行程无法顺利进行,旅客们大多只能在去往其他地方的途中,从这片土地上空经过。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它的魅力,这个国家正迅速发展。2021年10月《孤独星球》推出旅行指南斯里兰卡篇。
“一望无际的海滩,永恒的废墟,热情好客的人们,成群结队的大象,起伏的海浪,便宜的价格,有趣的火车,著名的茶和美味的食物使斯里兰卡不可抗拒。”
斯里兰卡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孤独星球》提及很多需要留意的当地习俗。尽管岛上的旅游业发达,但许多斯里兰卡人在社交上还是偏保守和虔诚的。
“泳装适合海滩,但在城里闲逛时就不行了;斯里兰卡的任何海滩都不允许裸体或赤裸上身;前往宗教场所旅行时,避免穿露出腿部、上臂或肩膀的衣服;寺庙(附近)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摄影,一些印度教场所可能完全禁止拍照;如果您正在拍摄寺庙,请注意不要在拍摄时背对佛像站立;公开表达爱意也是不受欢迎的,还有大声或傲慢的行为,以及在公共场合发脾气(讨价还价时请记住这一点——永远不应该因此而愤怒)。”
早在20世纪80年代,作家三毛就来过奥塔瓦洛(Otavalo),她在《万水千山走遍》一书中描述了这里盛大的集市:
“市集上的印第安男人沉静温柔而害羞。女人们将自己打扮得就像世上最初的女人,她们爱花珠子、爱颜色,虽然喧哗笑闹,却也比较懂得算计,招揽起生意来,和气又媚人。那些长裙、披肩、腰带,和印加时代只有祭司和贵族才能用上的耳环,都成了此地印第安女子必有的装饰。”
她还写道:“但愿这市集永远躲在世界的一角,过他们自己的日子,游客永远不要知道的才好。”
回顾疫情最艰难的日子,有人通过谷歌街景观察所在的城市,也有人翻开“孤独星球”环游世界。
从旅行指南有限的字里行间,瞥见远方别具一格的社会风貌,感受曾经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就好像,那些你很难到达的地方,它能带你去。
受疫情的影响,杂志的销量越来越下滑,2020年4月《孤独星球》杂志英国版宣布暂停发行,但公司方面承诺,《孤独星球》系列旅行指南和短语手册会继续发行。2022年11月14日,杂志中国版发布停刊公告。
据了解,疫情并不是孤独星球近几年来面临的唯一挑战。它曾经两次易主——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从惠勒夫妇手中购买了75%的股权。2013年BBC Worldwide又低价转手给了NC2 Media,损失了近8000万英镑,后者是一家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公司。随着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公司经历了裁员以减少出版业务。
其实创始人托尼·惠勒也早已敏锐察觉到了这一变化。“经常有人问我,现在互联网上有这么多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而且免费获取,指南书还有生存的空间吗?我的回答是:人们仍会去阅读旅行指南,只是我不知道它们是否还会在纸上印刷。”
50年前,旅行指南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世界的新途径,让我们将日常生活暂时抛在脑后,去亲身体验文化,去创造奇妙的相遇,去发现生活在别处的人们,那片土地的历史和群落。
但互联网消灭了未知的旅行,我们不用出发就已经从更丰富的旅行指南中,获得了有关这个星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体验”。
而这次漫长等待,似乎唤醒了我们再次出发的心境。不管海量的信息如何事无巨细,现代交通工具看似让远方唾手可得,我们期待亲身去体验,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优哉游哉地晃过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街区,置身于路边摊的烟火气,聆听远方的鼓音,人们叫喊、唱歌以及兜售商品的喧嚣......
我们对于旅行的期待和过去一样——正如在《孤独星球》每本书的最后一页所说:“一辆破旧的汽车,口袋里有几块零钱,还有一种冒险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