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成为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在“开放科学”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日前,《材料科学技术》(JMST)主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接受了光明网记者专访。
据了解,《材料科学技术》(JMST)创办于1985年,至今已运行37年,是中国第一本材料科学英文学术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10.319,位居中国材料综合性学术期刊榜首。
提及《材料科学技术》(JMST)的办刊经验与办刊特色时,杨锐认为,坚持科学家办刊、坚持国际化办刊是关键。他分享,《材料科学技术》(JMST)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两个材料领域最大的学会和中科院金属所联合主办,为材料领域提供重要的人才与知识储备。
他介绍,期刊编委会由158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包括院士编委18人、海外编委50人,保证了期刊编委会的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编辑部聘请30位活跃于科研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编委做为科学编辑,直接参与稿件处理与决策,把科学家办刊理念贯彻到实处。杨锐表示,“依靠科学家办刊,为材料科学家和材料学科服务,才使得JMST稳步提升质量、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37年间积累的一点经验。”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杨锐表示,做学术期刊,一定要先“做强”,确保自身质量过硬,在此基础上再“做大”,才能形成一流学术影响力。在“做强、做大”的同时,还要确保把期刊“做活”,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好”,实现期刊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期刊才能永葆活力、永葆青春。”杨锐认为,在期刊“做强、做大、做活”的基础上,坚持为学科发展服务、为科学家服务。以此为宗旨,将期刊的“质”和“量”同步提升,以“量”承“质”,全面扩大影响力。
在杨锐看来,影响因子不等于影响力,“我们要提高影响力,而非提高影响因子。”如何提高期刊影响力?杨锐总结出要有五个维度,即有高度、有深度、有长度、有厚度、有广度。
杨锐指出,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期刊发表的论文,必须有对重大科技成果的总结,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站在时代的浪头上,才能代表这本期刊的高度。”他表示。
“学术期刊需要努力达到的深度,必须能够体现人类认知的深度。”他解释,一些晦涩难懂、学科专业性强的论文,由于需要一定门槛才能读懂,所以往往在发表初期关注度并不高。“但对学科发展而言,它们可能是必需的,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科形成长久持续的影响力。”
杨锐认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岁月的累积。因此,一个期刊需要一定的创刊历史来成就它的影响力。然而,扩大影响力,期刊的发文量必须要跟上。他分享,《材料科学技术》目前为旬刊,一个月出版三期,一年发文量近1000篇。“当学术期刊达到一定发文量的累积,才能实现在行业间和国际间影响力。”
当期刊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必将会促进期刊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期刊群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期刊影响力的提升。JMST正在以期刊影响力为基础,在避免优秀作者流失的同时形成规模效应,逐步成为国际材料领域主流学术期刊。目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期刊已经走在形成刊群的路上,除以JMST和《金属学报》为代表的六种学术期刊外,JMST正在筹备系列子刊,其中,《焊接与连接》和《绿色能源材料》两本子刊有望近期推出。(光明网记者 武玥彤 实习生 叶芯华)
|